为了聆听外面的世界

满春重

小时候,有一次家里要请一位重要的客人来吃饭,为体现对客人的重视,父亲不知从哪里专门借来了一台收音机,在院中架起了一个高高的天线,不停地播放着各种节目,记得好像有马连良和梅兰芳唱的京剧。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收音机,感到特别新鲜,客人还没到之前,我就趴在收音机旁津津有味地听着,生怕它跑了似的。从那时开始我就心里想,什么时候我们家要是有台收音机该多好啊!

好像没过多长时间,虽然买不起收音机,但家里接上了有线广播喇叭。县里的广播站一天三次定时播放各种节目,每到这时,只要在家我都会全神贯注地盯在旁边听广播。从广播里了解了外面精彩的世界。

广播喇叭是上面发放的,每家只能安装一个。我们家的就安在了母亲住的屋子里。当时心里就想,要是在我住的那屋再安上一个就好了,我可以躺在炕上就能听广播了。后来上初中了,学习了广播喇叭的制作原理,我就开始萌发了要自制一个小喇叭的念头。说干就干,先是找来了一块圆柱形的磁铁,又弄到了一卷别人扔掉的漆包线,然后我就跑到街上一个打马口铁的大爷那里找了几块小铁皮,要了点焊锡和焊锡膏,回到家就开始了小喇叭的制作。小喇叭最难做的有两个部件,一是发音舌簧,二是扬声纸盆。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做成了这两样东西。舌簧托是用马口铁做的,舌簧片忘了是从哪里找来的弹性好的薄铁片,纸盆是用牛皮纸做的,纸盆底部还镶嵌了一个小硬币大小的金属片,以便连接舌簧针。这两个部件做好了,并且做好了中间能放进舌簧的线圈轴,把漆包线仔细地缠绕在上面,又做好了纸盆架,焊接好了舌簧针。经过一番组装,一个小喇叭终于做成了,接到广播线上一试还真的成功了,不过就是声音小点。当时别提那个高兴劲了。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喇叭,可以安在炕头上听广播了。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长时间,这个小喇叭被公社广播站检查的人员发现了,说是这种自制的小喇叭耗能太大,不允许安装,给拆除并没收了。那时心里别扭了好长一阵子。

不过第二年惊喜突如其来,在供销社工作的父亲有一天带回家一台收音机,当时我真是喜出望外,高兴地几乎跳了起来。父亲说,最近他们供销社来了一批收音机,数量有限,他花10块钱买了一台。收音机买回家,给全家带来了说不完的开心和快乐。可是没过几天,村里的一名村干部跑到我们家,好说歹说非要叫把收音机转让给他不可。母亲碍于面子,架不住软缠硬磨,就答应把收音机让他拿走了。等我放学后兴冲冲地跑回家想听广播的时候,收音机却不见了。当问明情况后,二话没说我就跑到这名村干部家把收音机要了回来。后来回想起来,这事办得有些冲动,街坊邻居住着,人家又不是不给钱,何必为了一台收音机伤了和气呢。

不过就是当年这台收音机,愉悦了我的生活,增长了我的见识,打开了我的眼界。当时正是革命“样板戏”大行其道的时候,每天必听的就是“样板戏”,一边听一边跟着唱,学会了很多经典唱段,至今还能唱上几段。当年雷打不动的还有一个节目,就是长篇小说连播,记忆特别深的就是薛中锐播讲的长篇小说《渔岛怒潮》。每天傍晚,正是吃晚饭的时候,一家人坐在炕桌前,聚精会神地听着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那时我还没见过大海,于是对大海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有了这台收音机,时不时还听些时政新闻,并产生一些联想和思考,好像给我打开了了解社会的一扇窗,使我逐步褪去了乳臭和稚嫩,渐渐变得成熟起来。这台收音机还带给了我很多很多……

时至今日,我还会时常想起那只小喇叭和那台收音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