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撰陵城方志的孙昺

□孔军

孙昺,字光大,号橐泉,生卒年不详,关中榆林(今陕西榆林市)人。他“少负才名”,明敏有才干,遇事多谋善断。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但之后多次“累举不第”。

孙昺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四月出任陵县县令。按照陵县官场旧俗,县衙田粮官从不对外公布赋税征收具体额度,而是与各乡胥吏私下商定征收数额,以此中饱私囊。孙昺获悉后,立即展开严查。其涉事者不论牵扯到何种势力,一律“正以法”。那些曾经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奸吏们将所贪墨的钱财和欺隐的土地悉数交出,由此“积弊顿除”。明朝末期朝廷课税繁重,孙昺前几任县令执法过于严苛,逮捕了许多抗税不交的农人,牢狱中人满为患,同时也造成了“田事多无人问津”,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申诉者极多。孙昺将所有案件一一重审,耐心细致。他根据案情分类,对误判或情节较轻者一概释放,使其归家,安心生产。此时民间有歌谣在传:“侯若匪鉴(镜子),照我奚明;侯若匪衡(秤杆),称我奚平。”

方志是研究地方史的重要参考资料。陵县历史悠久,有明一代却“百年缺典”。孙昺莅政陵县后喟叹:“陵古平原地也,历周、秦、汉、唐,称为名郡。贤人君子生斯,宦斯,代不乏人,岂无其志乎!?”于是“访延耆硕,询咨生儒,复求邑志”。他任命本县名儒士绅谷兰宗为总编纂,历时两年纂成。这是陵县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方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非常可惜的是,该志唯一版本几经易手,现失传。孙昺也非常重视教育。嘉靖二十八年(1549),时任知县石岩创建三泉书院,这是陵县最早的县学。他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葺完善扩建,使书院周围扩大到“一百五十余丈”(约22亩);同时将教谕署、训导署置于书院旁;敦请当时著名学者、硕儒到书院为生员传道授业。其后陆续出了康丕扬、石维屏、杨文忠、蔺刚中4名进士。这与孙昺重视教育是分不开的。

由于孙昺的功绩卓著、才干突出,许多朝中爱才大员、台谏纷纷“交章上荐”,甚至“月上三荐”。陵县士民担心他为此“超擢”而离开陵县,于是一起上访至山东巡抚王虚斋处,“泣拜”恳求让其留任。巡抚早已“抚髀叹赏”孙昺,虽体谅百姓民情,但朝廷更需要孙昺这样的治世能臣。不久朝廷提升孙昺为河南怀庆府同知。离任之日全城百姓为其饯行,“攀援卧辙”,哭声震天。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