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与改革开放相遇,尊重科学,拥抱知识,追求理想和纯真的感情——上世纪80年代的“60后”

上世纪80年代公园长凳上的风景(资料图)

  □张俊杰
“60后”应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生在上世纪困难年代,长在“文革”时期,学业荒疏收获无多。走向社会后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政治环境开始变化、思想观念随之开放,精神状态逐渐振奋,生活水平明显提高,“60后”作为20来岁的成年人闯进了上世纪80年代,有点兴奋、有点迷茫、有点自负,甚至有着乌托邦式的梦想,迎接时代、感受青春、接受洗礼。如今人到中年,不免都会回想过去的青春时光,因青春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碰撞而心生感慨,有着“60后”独特的收获和心路历程。
求知尚实 以女排姑娘为偶像
“60后”是读着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和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演讲词《科学的春天》迈进80年代的,明晓呼唤科学、尊重知识的时代已经到来,知道自然界里还有无数“哥德巴赫猜想”之谜等待人们去破解,那种搞研究、破难题,想当科学家的冲动在少年心中开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时代主旋律,公园内、树林里、田间地头、校园内外,读书成为最靓丽的风景。高考制度业已恢复,无数原先上大学无望的青少年挤进了高校的大门,成为国家栋梁的同时又改变着自己和家庭的命运。经历过中国女排1981年冬天获得首个世界冠军的激动人心的那个夜晚,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激情豪迈洋溢在脸上、绽放在心中,“五四精神”发源地的北京大学师生连夜敲着脸盆上街游行,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奥运会金牌榜零的突破,一雪百年“东亚病夫”的耻辱。这时的“60后”,考大学、上电大、读夜大、念联合委培,是绝对的主力军,有你有我还有他,对科学知识的膜拜和渴求成为潮流。正如1983年全国大学生演讲一等奖得主沈萍《为了我们的父亲》中描述的那样:“我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我们是激情燃烧的一代,革命先烈和我们的父辈用筋骨和鲜血凝成的精神财富,要在我们这一代身上,化作永不枯竭的前进力量。 ”正是上世纪80年代,“60后”心里有理想、胸中有激情、肩上有责任,成为“三观”正确的一代人,大学毕业服从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走进军营的他们刻苦训练,“祖国在我心中,人民在我心中”,南疆战场上用鲜血和生命诠释这代人“生如夏花之绚烂”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文艺繁荣 向往“诗和远方”
  上世纪80年代是文艺繁荣时期,文学创作呈井喷之势,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诗歌与绘画异彩纷呈。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让“60后”读到冲击灵魂的文字,孙少平纯真而又凄美的爱情、兄妹手足亲情,真善美集于一身,谁没掉下过热泪?或许是年龄大致相仿、成长环境相似,对出身卑微少年的奋斗史、恋爱史,对越过激荡灰尘的时光,对春天转瞬融化坚冰的时代,都感同身受。短篇小说《哦,香雪》成为铁凝的奠基之作,小人物、小场景彰显大时代、大感情,激励着“60后”迸发喷薄的生命。舒婷《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相互致意……”让他们懂得爱情的美好,是相互尊重又相互独立,而不是谁的附庸。这首诗成为“60后”笔记本摘抄的首选,更有多愁善感者,还会把一枚火红的枫叶盖在上面、夹在其中。“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通过诗人顾城和海子知道了生命和生活还可以这么平静达观、富有哲理、静美如花。那个文学蓬勃发展的年代,抚慰着灵魂、绚烂着生命,浸染着时代的底色,“60后”非常奢侈地都赶上了。
感情浪漫 丰富想像与诗情画意
上世纪80年代,基本生活已有了保障,又有思想观念多元包容,“60后”对爱情的追求既朦胧又炙热。港台文艺作品递次进入大陆,尤其是琼瑶系列爱情小说,让正值青春年少的“60后”如获宝典,可以说当时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若没有读几本琼瑶的书,就给人感觉落伍而成为另类。《窗外》里“也曾数窗前的雨滴,也曾数门前的落叶,数不清是爱的轨迹。 ”遥想女主角,少女芳龄,亭亭玉立,伫立窗前,满腹心事、无处诉说、百无聊赖,望着纷纷细雨落窗前、片片秋叶随风去,拨动主人心弦,能让人犹如身临其境,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还有琼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烟雨蒙蒙》《在水一方》等剧中那些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影视作品插曲,唱出了男女主人翁的纯真爱情、至善亲情,也唱出了“60后”对美好爱情、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唱出了“60后”的爱情观、婚姻观。当年,他们尚无“有房有车有存款”的物质崇拜,更多的是“执子之手,向美好生活奔跑”的精神追求。那时虽没有电话、没有手机,但书信往来,鸿雁传情,虽相隔两地仍不影响“千里姻缘一线牵”;也曾数次在火车站的月台上,接来送往绿车皮中的她(他),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是春风拂面也好,雪花飘落也罢,那种盼望绿车皮的感觉仍然炙热如夏,更设想着恋人登车出发泪眼朦胧挥手的刹那,站台上能够响起程琳的《风雨兼程》,“今天你要去远行,正是风雨浓,风浓雨浓情更浓,愿你多保重,明天我也要登程,伴你风雨行,山高水长路不平,携手共攀登……”何等的浪漫优雅。现在无论天涯海角都能微信视频,虽然变得近在咫尺、直白清晰,却少了因空间距离而产生的美感,正好印证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莱辛的学术观点:任何想象的艺术表现形式,都优于平面直观感受带来的感染力。与此说来,这代人又是特别的幸运,纯真美好年代的洁净感情,能有如此的诗情画意值得怀念品味。
(作者系德州军分区原司令员)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