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好人之星候选人:临邑 储俊

储俊,男,汉族,1970年2月生,济南市商河县人,1991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现任临盘街道办事处实验小学教师。在单位,他是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好老师,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文明市民;在家中,他是孝敬老人、关爱家人的好女婿、好父亲、好丈夫。

仁爱和谐,他把小家筑成爱的港湾

1996年,储俊刚刚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庭。妻子的哥哥和嫂子恰在那一年双双下岗,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顿。尽管自己手头拮据,他还是把年近七旬的岳母和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妻侄女接来照料抚养。1997年,储俊的儿子出生,一个特殊的五口之家就这样组成了。

五口人挤住在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两间低矮平房里,冬天寒风从墙缝灌进屋内,凛冽袭骨;夏天阴雨潮湿,溽热难耐。他和妻子毫无怨言,尽力操持,精心打理,让一家人生活得充实和美、其乐融融。侄女刚来时才六岁,年少恋家,常躲在屋里抹眼泪:“爸爸妈妈不要我了……”为了打开她的心结,储俊费尽了心思。周末爷俩去村外走进大自然,晚上在床边读绘本、讲故事。时间久了,侄女渐渐融入了新家庭。多年后,侄女也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仍隔三岔五领着孩子来小住几天,俨然回娘家。“你知道吗,姑父,当年骑在你脖子上打着手电看电影,我真有一种被高高擎起、稳稳坐在父亲肩膀上,备受呵护的感觉。”回忆儿时情景,侄女动容地说。

孝老爱亲,这女婿打着灯笼找也难

2004年,岳母患脑膜炎住院治疗期间,储俊不辞辛苦、跑前跑后,日夜照料。后来,老人落下耳聋和小脑萎缩的后遗症,随着岁月推移,病情日渐加重,认知困难,常年卧床。夫妻俩不顾严寒酷暑,不嫌腥臊脏臭,承担起赡养老人的重任,而且一坚持就是12年,喂饭,擦洗,翻身,按摩,小便失禁换垫布,大便难解用手抠。邻居见此,纷纷竖起大拇指,这样的女婿打着灯笼也难找。

2014年,妻子的哥哥患上了脑梗,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失去劳动能力和部分自理能力。储俊带着妻子每天奔走三十多里地,穿梭于自家、妻兄家和工作单位之间,照顾岳母和哥哥两位亲人的生活起居,风雨无阻,从未间断。2015年冬,气温骤降,积雪成冰,他俩步行往返了十多天。每念及此,妻子的哥哥都感动得热泪盈眶。2016年,已在储俊家度过20年、其中12年卧病在床的岳母以八十八岁高寿安然离世。直到去世前,老人一直饭量均匀,面色红润,也从来没长过一次褥疮。街坊邻居都觉得不可思议:“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是女婿,伺候老太太一天两天容易,难的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这样做,一做就是十多年啊!”储俊只是淡然一笑:“伺候老人天经地义,只要问心无愧,别让自己后悔就行。”

至诚至深,爱心的种子播撒人间

储俊出身教育世家,自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了离家四十多公里的一处乡村小学。从此,农村这片温润的土地,成了他的初心所系。

工作中,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用诚挚的爱雕塑学生心灵。他利用外出学习、探亲的机会,搜集当地对待老人至诚至孝的事例,整理汇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如今,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扎实努力,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帮孩子们放飞人生的梦想,是他最大的心愿,也使他过得格外充实。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储俊用无悔的付出和无言的坚守为下一代树立了有形的榜样,积累了无形的精神财富。儿子储常松在厦门大学就读期间,和3名同学自愿组成“助老小分队”,悉心照料耄耋之年的老教授,陪老人聊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优秀传统美德。

生活中,储俊特别乐于助人,左邻右舍都没少接受过他帮助;他坚持24年无偿献血,总量超过8000毫升。

来源:临邑县文明办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