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舍身战日寇 英名冠人间

刊于2020.12.18德州日报德周刊□朱殿封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 ”

延安窑洞,朱德总司令办公室门前。

“报告! ”1937年农历三月三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干部团二团政委黄金山清脆的声音传进窑洞。

“黄金山同志吧?进来。”朱德摘下眼镜,微笑着看黄金山大步走进来。

“总司令,我上抗日前线的请求中央批准了? ”黄金山急切地问。

朱德温和地说:“批准了。前两次你申请上前线,军委考虑,‘抗大’需要你这样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干部授课;也考虑到你刚结婚。这次军委任命你为(中共)山西省工委军事部长,同工委书记林枫、宣传部长张稼夫同志一起去开辟抗日根据地。你有五次反‘围剿’的经历,有长征的锻炼,对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学得好,相信你一定胜任。 ”

“坚决服从命令! ”

黄金山又说:“总司令,我请示组织批准改名。 ”

“噢,那你想叫什么名字? ”

“叫黄骅,牛马的‘马’旁边加一个中华的‘华’字,给中华民族当一匹革命的马。我奔赴抗日战场,就是要去给日本鬼子挖掘坟墓,给劳苦大众和全世界无产阶级当牛做马。 ”

朱老总拍拍黄金山的肩膀,笑呵呵地说:“‘骅’者,骏马也。杜甫诗云:‘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 ’你到抗日前线当一匹骏马,开一条新路,那不是太好了嘛! ”

“谢谢总司令! ”两人亲切地握手告别。

黄骅在山西创建了晋西支队。

又是一年春草绿。

1941年4月,黄骅被任命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7月上旬到达冀鲁边区。

战斗无定律,险象随时生。 1942年春夏之交的一天上午,冀鲁边区领导和山东分局巡视团叶尚志等十几人,从新海县山后村(现属海兴县)前往庆云县游击区。黄骅带领一个独立营掩护,行至高湾东南5公里多的地方,侦察员跑来报告:前方有日伪军的十余人的马队和几十名步兵,带一挺机枪,正向我方行进。半路遇敌,两侧都离据点很近,绕道而行容易引出据点的敌人;打,又危及领导安全。黄骅镇定思考,果断命令:“分两路行动,一路掩护领导转移;一路跟我立即占领坟头、树林有利地形隐蔽。记住,先打马队和机枪。 ”

敌人没有发现八路军,大摇大摆地走进伏击圈。黄骅瞄准第一匹马上的鬼子,一枪把他打下马来。战士们一齐向马队开火,领头战马突然受惊狂奔,其他战马相随,马队乱了。敌人的机枪射手刚把机枪架在沟沿上,黄骅一枪将其打死。副射手正要接手,黄骅已冲到近前,飞起一脚将他踢倒在地,作了俘虏。伪军都是抓来的当地壮丁,枪声一响,逃的逃,降的降,战斗很快结束。战士们高兴地说:“跟着黄副司令,走到哪里都打胜仗。 ”

意外,往往最能考验一个指挥员的智勇。

意外,在宁津县张大庄村发生。 1942年秋的一天,黄骅带领部队宿营张大庄,打算休整一天北进东光县,拔除张彦恒和灯明寺据点。不料,被敌人探知。鬼子集结东光县城、连镇、桑园镇等地的日伪军,奔袭包围了张大庄。张大庄位于鬲津河腋窝里,它东、北、西三面环河,河岸和桥梁已被敌人封锁,村南面有公路,适于敌人汽车、马队行动。黄骅分析,八路军向东南方向田野里撤退空间最大。

据此,黄骅派出少量部队佯攻北面和南面,造成分头突围假象,命主力部队向东南方向冲击。敌人发觉上当时,大部队已经进入田野。黄骅带着唯一的一挺机枪断后,以交通沟掩护阻击追杀的敌人,密集的子弹把敌人压在开阔地里不敢抬头。突然,机枪卡壳哑巴了,机枪手急得抓耳挠腮。

紧急关头,黄骅跳上交通沟,大喊一声:“机枪快撤! ”他举起手中的二十响匣子枪,冲着敌人一阵点射。黄骅枪法好,敌人谁敢抬头谁毙命。眼见大部队撤走了,他跳进交通沟,猫着腰一路飞跑追上转移队伍。

芒种在即。 1942年5月底的一天,黄骅率部来到乐陵县北部的一个小村庄,乡亲们要杀猪宰羊犒劳战士。

黄骅闻听摇头说:“万万不可! ”他叫参谋长找村干部谢绝,自己召集连以上干部开会。他对大家说:“同志们,乡亲们要杀猪宰羊犒劳我们,这顿犒劳我们能吃吗? ”

说着,黄骅从背包里抓出一团黑乎乎的东西放到桌子上,是谷糠和玉米芯合着榆树皮面子做的糠团子。因为榆树皮面子少,谷糠和玉米芯粘不成团,糠团子散了。“眼下乡亲们就吃这饭食。今年春旱,麦子又歉收。‘麦子黄梢,饿得蹬脚’,现在是乡亲们最缺粮要人命的时刻。同志们,八路军来自老百姓,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的爹娘吃不上饭,这犒劳我们怎能咽得下去呢? ”黄骅哽咽了。

屋里议论声起。“乡亲们饿得喝凉水,我们不能吃犒劳。 ”

攒着吧,等把鬼子打跑了再吃。 ”

参谋长推门进来说:“副司令员,乡亲们说啥也不听,猪宰了,羊杀了,送到伙房里去了。 ”

黄骅和同志们商定,“把肉拿到集上卖了换粮食,分给穷困的乡亲度荒。 ”

穷困乡亲每户领到了一份救命粮,他们得知事情原委,发自肺腑地说:“八路军真是咱自己的队伍呀! ”

“端起三八枪,刺刀闪寒光。带上铁帽子,叫敌把命丧。英雄的铁五连,是冀鲁边的好儿男,坚持在边区,战斗在平原……”这首歌颂教导六旅“铁帽子五连”的歌曲,冀鲁边区抗日军民耳熟能详。大桑树突围战斗,是黄骅“随机应变信如神”军事指挥艺术的一个典范。

那是1943年2月14日,日寇抽调天津、沧州、德州等地的日伪军近万人,对乐陵县大桑树村一带“拉网扫荡”。黄骅带领教导六旅十六团的两个营驻在大桑树村一带。天刚蒙蒙亮,晨雾弥漫,远处传来枪声。侦察员报告,敌人分多路向大桑树村合围。黄骅立即派通讯员通知各部队分头转移,他带着“铁帽子五连”出村冲向西北方向。

走出七八里路,雾气渐散,战士们看见前方隐隐约约来了一大批人马,黑压压地堵住去路。黄骅命令:“戴上钢盔,大盖枪装上刺刀! ”

黄骅耳听眼看,发现对面的人群一边走,一边乱七八糟地吆喝。吆喝声不像伪军的狂呼,也不像鬼子的嗥叫。他对连长杜万祥说:“准是鬼子拉老百姓做人盾,咱照直走。 ”

五连迎着人群走上去,渐渐看清了,大约一个中队的伪军端着刺刀,逼迫村民列成横队朝前走。这是鬼子“拉网扫荡”耍的毒招:用抓来的村民在前,鬼子则散在两旁的道沟中。如果八路军被正面的“敌人”唬住,拐弯向两侧转移,就会钻进鬼子的“网”里,遭到他们的暗算。

伪军远远看见五连一身“皇军”打扮,误认为是“太君”,赶紧闪向两边让出路来。五连战士来至近前,突然调转枪口,用刺刀逼住敌人:“缴枪不杀!我们是八路军,铁帽子五连! ”

伪军一听“铁帽子五连”吓蒙了,纷纷举手投降,四五个顽抗的伪军被制服。

村民见是八路军又惊又喜,呼啦啦围上来问长问短。黄骅高声说:“乡亲们,敌人‘扫荡’很快就要过来,赶快走吧。 ”村民欢天喜地一哄而散。“铁帽子五连”押着俘虏,向北越过鬲津河,进入东光、南皮县之间的安全地区。其他部队借助树林和晨雾掩护,大部分从“网”中穿了出去。

1943年春节后,黄骅过度劳累病倒了,组织安排他在望子岛养病。他人在后方,心在前线。此时,冀鲁边区抗战处在最严酷时期,日伪军疯狂扫荡,八路军天天作战,甚至一天打几仗,干部战士严重伤亡。黄骅再也待不住了,抱病返回战场。他指挥部队一夜拔除十几个据点,割掉沧(州)盐(山)公路上的几千米电话线,放倒电线杆,破袭津浦铁路,使鬼子的军用货车出轨倾覆。敌人的扫荡计划遭到重创。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1943年6月30日,小雨淅沥。黄骅在新海县大赵村召开重要军事会议,布置反“扫荡”任务。晚上会议继续进行。司令员邢仁甫主使手枪队队长、土匪出身的冯冠魁等11个暴徒,枪杀了黄骅、军区参谋长陆成道、军区侦察二股副股长崔光华、军区政治部锄奸科科长陈云彪、第一军分区作战参谋董兴根等8名干部战士,迟田(一写池田)、齐耀庭、刘金财、迟麟兆4位同志身负重伤。黄骅英年32岁。

1950年9月7日,叛徒邢仁甫在盐山县被执行死刑,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冯冠魁行凶后投降日军,日军赏给他一杯毒酒,抛尸荒郊,喂了野狗。

黄骅英灵永驻冀鲁边区大地!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