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平原的传说: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

 

根据刘备的传说故事制作的浮雕

 

崔珠坤姬春雪
东汉末年,刘备曾两度在平原做县令、国相之职,刘备在平原的传说和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2009年,刘备在平原的传说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和”思想


刘备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母亲贩鞋织席为生,是个不折不扣的平民小商贩。189年,因缘结识了在街头卖艺的关羽和祖祖辈辈以屠宰为业兼酿酒卖酒的张飞,三人英雄惜英雄、一拍即合,桃园结义一时传为美谈,更由此走上集体创业之路。
俗语曰“商场如战场”,反之亦然。平原县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粮广草茂,五谷丰登,地处南北要冲,交通便利,这便占了“地利”;既有关羽、张飞的辅佐,又有有见识的巨贾资助,可谓“人和”。当是时,朝政腐败,军阀混战,天下大乱而群雄起,刘备坐守平原,正可说是天时地利人和。而他的一个重要理念便是“以人为本”,在平原“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同旋,不避艰险。”后又从公孙瓒那里要来赵云,留在自己身边。直到后来,刘关张“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刘备的这种“人和”思想是一以贯之、逐步成熟的。

  勤政爱民


刘备坐平原期间,颇有政绩,他非常注重了解百姓疾苦,同时又心存“匡扶汉室”的大志,在平原任职期间,他初步形成了“人和”与“恤民”的思想基础。他重学兴教,倡导礼仪,惩恶扬善,安定社会,为平原的百姓在战乱中求得了一个短暂的休养生息的机会。在平原民间,至今流传着许多故事称赞刘备懂民情、顺民心、合民意、爱民、恤民。刘备在平原百姓中的口碑很好,许多传说轶事在民间世代相传,具有代表性的有《刘关张平原桃园三结义》《龙门的传说》《真龙天子的传说》《张飞鞭打督邮》《三义庙》《巧种罗汉钱》《偶植盘龙柳》《仁德感义士》《惜才收赵云》《首善孝行街》《育英办义学》《倾城送长亭》等22个故事,这些故事和传说都传颂着刘备怜恤百姓疾苦,重视发展经济、公平诉讼、稳定社会秩序、重学兴教的作为。平原经济的发展使刘备武装了自己。“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可以说平原是刘备走向全国,创立霸业实现“匡扶汉室”政治抱负的新起点。

  代代相传


陈寿在写《三国志》时,由于蜀汉的文本史料缺乏,因而对刘备早年的活动记载很少。但在平原民间,刘备的口碑很好,至今流传着许多故事,传诵着他为官怜恤百姓疾苦、重视发展经济、公平诉讼、稳定社会秩序等事迹。而这些代代相传、脍炙人口的故事,正是刘备在平原的最好印证。2000年7月,由平原县委、平原人民政府编纂的《刘备在平原》一书刊印出版,当代哲学家、史学家任继愈先生题写了书名,著名作家邓友梅欣然题诗“千年古城平原,历史足迹斑斑。玄德曾掌郡政,故事流传民间”。
2002年10月和2004年9月,张洪春的长篇传奇小说《刘备坐平原》和民间故事集《刘备在平原的传说》相继出版,极大地丰富了故事的可读性,使刘备在平原的传说和故事更加脍炙人口,并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流传。

■德州老牌坊


  “两世完节”牌坊

田国良
明万历年间,德州人何文卿的妻子王氏,生了个儿子名叫大清,侧室又生了儿子,名叫大洪。
何文卿不幸急疾而卒,妻子王氏时年二十四岁,生活艰辛,倍受族人欺凌,有人要求她改户嫁人,王氏死守抚孤,坚持不嫁,将大清抚养成人。
何大清的妻子郑氏,十八岁婚配,婚后二人恩爱有加,生显宗及弟二子,日子渐旺。
大清不幸疾卒。郑氏年值二十九,一恸几绝,数日不食。婆母王氏再三慰言解劝,为安抚双儿成长,郑氏以柔弱之躯承担起了育儿和侍奉婆母的责任。
郑氏和婆母两代守寡,日子的艰辛可想而知。郑氏丈夫的弟弟何大洪逼嫂子改嫁,遭到长嫂的厉声拒绝,何大洪竟然因此而要谋害嫂子的两个孩子。
郑氏不但要侍奉婆母,而且还要抚养教育两个年幼的孩子,更要保护好两个孩子的安全。
她的孩子何显宗自幼聪明灵利,学习刻苦用功。随着年龄的增长,显宗还担当起了一些家务。由于扎实的学习基础,显宗顺利考取万历三十九年进士,官至工部员外郎。
婆母王氏年迈病瘫,郑氏昼夜伺护,端屎倒尿,擦身洗脸,梳头穿戴,三餐喂饭,悉心照料。
婆媳两人受到四邻乡亲的称赞和效仿。她们先后去世后,应郑氏儿子何显宗所请,朝廷树立了牌坊表彰她们。

■地名传说


  大柳村和大柳面的传说


崔忠华
宁津县城北二十里有一村庄叫大柳村,这个村庄有一种远近闻名的美食:大柳面。有关大柳村和大柳面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呢。
燕王扫北时,他听信谗言,说北方人天生逆心、民风恶毒,所以大军过后杀得鸡犬不留。
有一天,朱棣独自出了兵寨骑马向北奔走,不知不觉中来到一个村口长有一颗大柳树的村庄,村庄里住着二十几户人家。燕王饥渴难耐,他便敲开村口一户人家的柴门讨水喝。只见从屋中走出一年轻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大孩子,手里领着一个小孩子,大孩子手里拿着白面馒头,小孩子哭闹不止。燕王朱棣心里想到,此处果然民风恶毒,做事与常人相反,他强压怒火,说明来由,妇女取水给燕王。燕王喝完水后,好奇心突发,询问妇女为什么抱着大孩子,不抱小孩子,小孩子哭闹也不管。那妇人说:“大孩子是收养邻居家的,他从小父母双亡,小孩子是自己亲生的;馒头只有一个了,只能让大孩子吃,不能让别人的孩子受委屈,小孩子哭闹也没有办法。”燕王朱棣被这位妇人深深感动,临走之时告诉妇人,傍晚在门口插一根柳枝明天可保家人平安。
燕王回到兵寨告诉兵丁将官,北面有一村庄,村口长有一颗大柳树,门口上插有柳枝的人家不可杀。燕王率领大军经过这个村庄时发现,家家户户门口都插有柳枝,全村免遭屠村。燕王很是奇怪,再次来到村口的这户人家问起家家户户插柳的原因。妇人答道:“昨天我见您气宇不凡,有帝王之象,您说的话定能保我们平安,我就告诉了全村人,这样家家户户插柳避难。”
燕王感觉大柳树下的村民不只是想着自己,更能帮助他人,民风淳朴,一心向善,于是封此村为“大柳村”。免遭屠村的村民为感谢燕王不杀之恩,每家拿来一种菜卤,这家妇女精心做了面条,一起朝贡燕王。燕王吃得津津有味,感觉这面条细如银丝、晶莹剔透,再加上二十几种菜卤佐拌,是一种难得的珍馐美食,于是封这种面为“大柳面”。从此,大柳村和大柳面便流传至今。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