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族就是一部史诗——平原李氏探源(一)

平原县王庙镇李寨村东桥头上,矗立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平原县人民政府组织人员采访、镌刻的村碑,上面简单记述李寨村名的来历,及其李姓始祖于明朝嘉靖四年(1525年)冬来自登州府莱阳县的简单记载。
从李氏家谱序言中,则揭开了其家族迁徙的历史面貌和轨迹。


族谱记载20辈人的历史
李氏总序:从来万物有本,本深而求茂,人生有根,清而枝茂。山东济南府平原县李家寨,固李氏之所肇吉也。溯夫,禹邑崔李庄李氏之始祖讳三老、吾邑李家寨李氏之始祖讳昇者,诚一脉相传,三祖与孙也。当明代嘉靖四冬时,自登州府莱阳县竹茅舍桃花村,并迁于吾邑,弃故郡而奔走他邑,岂不同乡而共居,乃因王命所迫。三老公复迁于禹邑而就居,公虽相卜地宅而居焉。论二公之至情,固欲世相往来,以序昭穆。但因异域相隔,后继者离合无期。虽先祖三谱以载之,不能随时添序,年深日久,故因之而失传耳,至于今十有七世。先谱已故,支派难辨,总相传一家,终莫识其亲疏若也。及此,如不追本推源,年念远而恩义愈疏,支愈混而辈行紊,将一家或视为道路人哉。兰亭公为重修谱书之,事虑及于此,时时难忘,欲序而不知由,不序又不自安。故邀集崔李庄族人,共议斯事,即命文庠生霁园公,择选二十世之字,以志之,庶哉,久而能清,虽百世可知,不失先辈亲亲之义也云尔。并行字二十世,即:学言曰卿德 ,好之始能长;怀宝崇文宜,克思增来良。
李氏族人:徵仕郎长林 ,承德郎敦伦 ,庠生进義副尉春亭等重修。大清光绪二年岁次丙子。
从上述谱序看出,李家寨村李氏于明朝嘉靖四年冬天,从莱阳县桃花村迁徙来建村,总谱由平原县王庙镇李寨村、刘宾洪村、禹城房寺镇崔李村的人员共同修谱,并行字20世(辈)。崔李村三老(李昇的第三个儿子)与李寨村始祖李昇从莱阳县迁到平原县因“王命所迫”(即明朝移民政策法令),从中看出当时村庄建立的大时代背景。


完成于清光绪七年
李氏谱序:溯夫,法祖敬宗,必先识肇基之所,自分支别派,亦当知大本之由来。山东济南府平原县李家寨李氏,固吾旧族也。其始祖李公讳昇者,本登州府莱阳县竹茅舍桃花村人氏。自大明嘉靖四年冬时,迁於平原县南乡,距城二十五里,遂相地卜宅而居焉,因命名曰李家寨。即建茔於村之东北,谨择以巳山亥向,正合亥卯未本局。至四世君刚公,复迁茔於村之正北,又择子山午向,正合寅午戊火局。迄於今十有七世,或耕田而守先人产业,或读书,儿绪前辈书香,家道昌盛,遂称为一乡巨族。年岁愈远,人丁愈多,家谱如不随时重修,恐昭穆之序无以分,尊卑之等无以辨。有十三世进义副尉兰亭公,性情朴实,识见明通,为合族所钦佩;每虑支派不清,难承先志,故邀集族众,商议重修之举。乃於光绪二年,是谱告竣,时在春月。有十四世表叔秋元公,赞成其事,命十五世表弟实甫公,缮写付梓。并瞩余为序,因缀数言,以述颠末。源远流长,积厚流光,固足见先德之未有艾!更深望后启之克善,继也云而。
钦加同知衔,道光乙酉科副榜,咸丰甲寅科,觉罗教习,署南尉氏县正堂,愚表侄萧汝诵,顿首拜序。光绪七年随次辛巳孟春上浣。
从上序文中记载,光绪年间,由李氏家族13世李春亭组织有官阶的李长林、李敦伦等李氏族人修家谱,至光绪七年修谱完成,文中叙述了建村建宅过程,以及老人去世后坟茔的方位选取,村民从事的职业等。该谱由李春亭的妻侄子、曾任职河南省尉氏县知县的萧汝诵作谱序。


真实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禹城县李凤起为刘宾洪庄李氏作的李氏支谱序(刘宾洪村),简要说明刘宾洪村李氏由李寨村李氏7世上迁移到刘宾洪村的来历。李春亭春节拜访同里的亲戚翰林院待诏刘傑并请为他做的李氏支序,从亲情、族情引经据典,进行伦理道德教化,说明修家谱的意义,现在读来仍让人有所启示。李春亭请他的同学刘天德做的李氏五世三枝序中,对祖坟迁移和方位做了说明,并对热心组织修谱的文庠生李春亭满溢赞美之词。篇幅所限,以上几段谱序的原文不再一一罗列。
另外,在残缺的李氏手抄本中,还有一个民国时期的支谱序:
李家寨李氏族,老二枝长枝系四世分支,始祖李公讳昇,于明嘉靖四年,由登州府莱阳县竹茅舍桃花乡,迁于平原县城南尚义区三都一 图 十甲,距城二十五华里小李家寨。相地卜宅而居,茔在村东北,至四世老二枝长枝系端公。宗派系,统安谱详略于后,以作木本水源,嫡系相传之基,使后千百年代不致失迷乱宗。
从以上谱序中可以看出,李氏进行了长达5年的修谱时间(从光绪二年到光绪七年),迁徙地确切地址是莱阳县桃花乡(有桃花寨子村,历史上或称桃花村、桃花里、桃花乡),桃花乡历史上一直属于莱阳县,民国时期取消桃花乡改为莱阳县西南乡,新中国成立后现在的莱西、平度、即墨三地交界之处。李氏从桃花乡迁移到平原县后的隶属关系。家谱也反映出当时底层人民的思想,其所记载的和睦乡邻、端肃风俗、重视耕读等族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真实的体现。
李好斌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