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增底气——德州市人民医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纪实(一)

      初冬,气温骤降,德州市人民医院4万平方米门诊楼项目的施工现场却热火朝天。作为市委、市政府改善民生十大实事之一,与门诊楼项目同时展开的医院旧病房楼改造提升、门急诊布局改造、静配中心等重点工程已顺利完成并逐步投入使用。这些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诊疗规范化、功能化水平,显著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
    2014年6月顺利通过山东省卫计委的标准化建设评审、成为我市历史上第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之后,市人民医院领导班子就开始思考医院的长远改革和发展。“国家新的医改方案更倾向扶持县级基层医院。市级医院不但要自己承担医改成本,更要面对来自县级医院和上级大医院的双重竞争。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规划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规划迫在眉睫,同时要对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医院逐步压缩床位,原则上不超过1200张。三级医院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呢?市人民医院院长程吉东表示:面对挑战,“后三甲”时代要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圈一带一区”等战略实施的难得机遇,精准对接,积极推进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服务能力提升3项重点工作,全面提高医疗服务和保障能力。
    积极融入协同发展,需要自身良好的基础设施作支撑。市人民医院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对医院环境进行有效治理。近年来,他们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原病房楼整体装修改造回迁、门诊检验科临检室窗口改建、超声中心改建、腔镜中心规范化改造,急诊抢救室、急诊ICU、急诊输液室等各项基建改造任务。改造后的基础设施更加符合规范,更加贴近患者需求,更加体现人性化服务。
    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现代化的医疗装备。近年来,市人民医院不断加大对医疗装备的有效投入,自2012年下半年起,已累计投入约2亿元,医疗装备总量从2012年初的212台件增加到目前的1370台件。成立核医学科,购置的经济型PETCT和大型高压氧舱即将投入使用,填补了全市空白。升级换代如640层CT、3.0核磁共振、大型高端血管造影机(DSA)、彩色超声及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医院卫星心电系统、眼科激光治疗仪等各型诊疗设备共228台套,切实解决了临床、医技科室的燃眉之急,为提高医疗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该院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完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全面开通了住院患者电子病历系统、门诊医卡通系统、病理远程诊断系统、健康查体信息系统、影像传输PACS系统等。他们还引进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及绩效考核等一系列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加速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医院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