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文明公约构建和谐社区

□张明昭

近日,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乡村、社区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都出台了很多临时公约,比如早晨先让上班上学的人做核酸检测、红白事一律简办、不滥食野生动物等。这些公约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疫情防控意识,也对移风易俗、文明社区创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文明创建、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同样适用。因此,各地不妨把一些临时条款充实到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把这些好习惯固化下来,成为人们的一种文明修养。

社区治理是社会基层治理的最末端,只有一个个社区治理好了,才能促进整个社会文明和谐。而社区治理,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居民的文明自觉。从我市近年来的实践探索看,构建社区“文明公约”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这种文明公约,既规范了居民的行为,提升了社区文明,也让居民的生活更和谐美好。

事实证明,在耳闻目睹、亲身感受中树立起来的认知胜过一百次、一千次的说教。现在,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防控要求,主动采取防控措施。这种广泛的认知就是临时公约实行的民意基础,正是契合百姓需求,群众也更会自觉自愿地遵守。比如,不少人曾饱受人情往来之苦,红白事简办“减负”到群众的心坎上,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这些公约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各地应结合相关条款及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进一步增强人们的文明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共领域、公共设施、公共资源都是全体社会成员所共有的,倘若没有最起码的秩序与规矩,那么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最终是无法保障的。我们应从管理方式、制度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与升级,要抓住“社会公德”这个最大的文明“公约数”,营造文明氛围,鼓励基层出现更多文明公约,依靠“制度文明”提升“精神文明”,我们的城市才会越来越文明,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