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德州过元宵节的那些事

上世纪90年代,德州元宵节民间文艺演出

上世纪90年代初,德州行署院内的元宵节演出

□本报特约撰稿人王德胜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城乡里的“民间玩意”都涌上街头,人们看花灯、逛庙会、踩高跷、舞狮子,到处欢声笑语,锣鼓喧天。“民众喧阗,夜行不禁”(《德县志·卷十三·礼俗》)。

古时正月十五闹花灯,德州一般是从正月十三扎彩灯开始的。德州城四门披彩,主要街道上的商行、店铺修整一新,沿街官衙、工商各界门前张灯结彩,争奇竞巧。这一天,最热闹的就是接北厂奶奶驾拜年活动。早年间,在南关玉皇阁正南偏东约半华里,有一座泰山行宫。该庙有大殿和东西配殿,庙门向南。相传为泰山碧霞元君在德州的行宫。大殿内供奉碧霞元君神像,后曾作为过路官员的馆驿,该庙亦由玉皇阁管辖。1917年运河发大水被冲坏,后再无人问津。相传,德州泰山行宫供奉的碧霞元君为大姐,北厂供奉的是其三妹琼霞元君,留智庙供奉的是其二妹云霞元君。留智庙位于河北省景县东南,距德州城十公里左右,明代留智庙为德州正卫中左所四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北厂奶奶驾临玉皇阁、泰山行宫给玉皇大帝和她的大姐拜年。拜年要赶早,天蒙蒙亮的时候神龛起驾,神龛由北厂的道士、尼姑和村民抬着。前有旗、牌、伞、扇仪仗队,后有舞狮秧歌,一路吹吹打打,热闹非凡。行进的线路为:从庙门出发,沿东北街转至西南街,然后出北厂南围子大门,沿运河大堤上的原御路向南,过桥口街西头九达天衢牌坊,向东转入米市街,再折向南,经顺城街、剪子股街后进入大西门,沿西门里街至二郎庙角向南,过当铺街、喧哗角、南门里街,经南关后到达。回的时候讲究不走回头路,在如今德州五中过路口向西,经光明街、马市街、商业街、剪子股街出小西门,沿运河官道向北经小锅市回北厂。当年德州城南的主干道并不是今天的东风路,而是光明街、南营东街、南营西街,然后直接穿过今天的九州岛商城过铁路。队伍行进的路线,基本上也是德州城内商家最集中、人气最旺的地方,沿途街巷,商铺里的善男信女摆设供案迎接,庙观里的和尚道士在街边设置道场,鞭炮此起彼伏,场面隆重壮观,城内城外人山人海,此活动一直延续到民国后期。

元宵节最热闹的是正月十六,尤其是晚上,女人们抛开家务,或回娘家,或带着孩子逛庙会赏花灯,或结伴外出游玩,且见桥必过,叫“走百病”,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民国《德县志》记载:“既望,曰耗磨日,妇女不事事,咸出游,谓之走百病”。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冯廷櫆曾写《上元雪二绝句》描绘了雪中过元宵节的情形:其一,“幅巾不整布袍斜,扶醉游春一市哗。无计和他雪争艶,星星满鬓插梅花。”其二,“春灯历历照书龛,斜倚藤床睡未酣。忽忆城南天尺五,内家雪里正传柑。”

元宵节放焰火,最叫绝的是燃放“盒子灯”,这是一种大型迭套灯,灯中有灯,一盒多达十几种,以色泽鲜艳、图案清晰、不落火著称。图案多为《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里的人物故事等,为德州特有。清末,盒子灯以老艺人许茂林扎制的最为出名,许炳武扎制的最多。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最有名气的是税务街郭氏兄弟的手艺。放盒子灯时,要用一根长竹竿将灯高高举起,然后点燃导火线,随着导火线燃烧,一套套灯便依次燃烧着缓缓从高空飘下,观灯就像看连环画一样,有声有色,巧夺天工。因为这种花灯代表了旧时民间制作花灯艺人的最高水平,也被当时的人们所推崇,故被称为花灯之王。195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德州盒子灯应选进京。在首都北海公园、颐和园为中央首长及应邀赴京的全国劳动人民代表、首都观众燃放了八节盒子灯。三节字:“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五节图案:“九连灯”“葡萄架”“高粱地”“珍珠塔”“铁树开花”,赢得赞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