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屯架鼓舞:磅礴敲过六百年


  杜佳 姬春雪
  架鼓舞是夏津民间娱乐活动形式之一,它以磅礴的气势,欢快多变的节奏,舒展、粗犷的舞姿,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
  架鼓又名家鼓,早在明朝洪武二十五年间(公元1392年)传入后屯村,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最初,后屯村群众在大旱之年到关帝庙击鼓求雨,后来,架鼓舞逐渐发展成逢年过节的一种娱乐活动。它的鼓谱由祖祖辈辈口头传承,无文字记载。全套鼓谱365节,按每年365天,据传是依天干地支、金木水火土、八卦图编制而来。由于过多重复,后来改为327节,形成现在的鼓谱。
  架鼓均系圆形,其外形尺寸为:鼓高25-26公分;鼓周长150-155公分;鼓中央周长160-165公分;鼓面直径45-46公分。选用长45公分,截面2公分的干柳木做鼓槌。
  架鼓敲时可放在地上,也可用布带系在腰间随走随敲。它和锣、钗、手锣有时同击,有时交错,可几面、几十面,上百面同时活动。
  架鼓舞为广场艺术,在队形变化中以圆形为主,少则十几面,多则近百面。架鼓舞的单队表演就很有趣,双队或数对表演的“对鼓”更为壮观。
  后屯村架鼓舞是力和美相结合的舞蹈形式,它气势磅礴,声势浩大,高昂欢快,音律优美,节奏明显多变,前后相对称,分上下句。它和低音锣、大钗、大铙、手锣等相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打击乐组。它舒展、粗犷的舞姿,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渴求。
  2017年,后屯架鼓舞列入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