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结合、合力共治,织密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安全网”

“推动游戏防沉迷既是一项系统技术工程,同时也是社会整体工程,有赖于社会多方参与,形成疏堵结合、合力共治的新局面。”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表示,在这一领域,多方发力的社会共治局面尚未有效形成,防沉迷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2021年8月30日, 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随着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企业依法执行规定,上述严格的监管措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国家游戏产业研究院战略合作伙伴伽马数据2021年11月5日发布的《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称:四成家长显著感知孩子游戏时间变短,85.8%的未成年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被防沉迷限制。

在王欢委员看来, 防沉迷新规的出台实施,为学校教育学生以及为家长教育孩子,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有效遏制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现象,对青少年教育起到很好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但尽管如此,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仍存在不少棘手问题。“比如,家长没有有效发挥监护人的角色,学校采取完全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入校等方式效果有限,优质益智和互动类游戏供给不足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王欢委员说。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认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也要思考,是不是他们的业余生活不够丰富,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是不是不够?”

许进委员认为, 游戏防沉迷需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未成年人监护人等多方共同参与、合力共治。“比如,由于监护人疏于监管等失责行为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大额消费等问题的,应明确监护人在防沉迷监管中的民事责任,依法裁定违法责任。”

“我们调研发现,有些未成年人使用家长身份信息突破身份限制,使预设的时段和时长限制措施无法发挥作用。要彻底堵上身份信息认证漏洞,还需要继续发力。”许进委员表示。

王欢委员也提到, 目前需要明确家长及其他监护人在青少年防沉迷体系中的责任框架,对家庭监管和教育失责或不当的情况加大法律约束力度。

她建议,以疏堵结合的形式引导未成年人健康适度上网,积极看待网络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正向价值,推动青少年美育教育与人格养成,增强青少年实践技能与文化科普,强化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的素养与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也认为, 部分运动类和益智类游戏,是未成年人获取知识、信息以及与同龄人交流的渠道,要引导他们适度参与这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同时限制他们接触不良游戏,防止游戏沉迷。

“家长和学校老师应积极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电子产品,对孩子上网进行有效的疏通引导,适度地与孩子一起参与文化科普和亲子互动等类型游戏,助力提升孩童陪伴感与自身教育获得感。”王欢委员表示。

此外,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工作,还面临一些现实挑战,需要社会各界努力织密防沉迷“安全网”。

调研中,令许进委员尤为关注的一点是, 部分电商平台与游戏交易平台,无视国家关于未成年人防沉迷游戏的规定,肆意向未成年人租售成年人游戏账号,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已经发展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由此,他也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的《关于共同助力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工作的提案》中呼吁,完善法律法规,严禁倒卖个人信息和游戏账号,确保“防沉迷新规”落实到位。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未成年人游戏账号的管理,对倒卖个人信息、账号等违法行为严肃处罚;对于明知对方是未成年人,依然向其租售成年人游戏账号,甚至指导未成年人规避防沉迷监管的企业和个人,按照刑法依法严惩;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框架下,细化针对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问题的实施细则,设立保护青少年的屏障。

声明

编校丨谭芳 吴娟

审核丨黄小倩

终审丨漆敏 杨红梅 郑磊

来源丨光明日报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