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新生:镜头中的杨希川村文明美景

    我作为“三在”活动学员到杨希川村蹲点学习的第一批学员,一到杨希川村就被村里的美景所吸引,立即用相机拍摄精美场景。抬眼望去整洁的村中公路干净利落,两条主干道连接着村里百余户人家,房屋错落有致,村中排水沟渠宽阔顺畅,每隔30余米就有一个生活垃圾箱,村民们自觉的将生活垃圾倒入箱中,街道两旁无杂草,无牲畜粪便,彰显出该村文明行动的自觉性。

    走进村民杨连科的家中,刚刚收获下来的玉米,铺满院落,有的装袋整齐的堆到一人多高,成方成垛,几个村民正围绕一个大簸箕搓玉米,金黄的色彩一片丰收欢乐的场景。最显眼的是村中屋前屋后反映乡村文明新风的彩色墙画吸引着我的境头,不断的拍摄。一幅一幅或是教育人们尊老爱幼,或是敬孝赡养,或是倡导移风易俗,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宣传画整墙大幅的呈现在村民面前,鲜艳抢眼既教 育着村民,又装扮着村容村貌。

    最让我频按快门的是村东头的文化广场,还未全部完工的文化广场,是进入杨希川的第一道风景,占地几十亩,亭台回廊,古朴大方,刚刚安装的各式体育健身器材吸引着村民前来健身锻炼,大人孩子们身着鲜艳的服装在笑声中愉快锻炼休憩。听村原支村杨玉池说,近几天就按装一个20平方米的电子显示屏,安装上照明灯、霓虹灯。文化广场就成为村民跳广场舞的场所。

    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一个摄影家、在感慨感动的情愫下,饱含着热情、充满着激情,用三天半的时间记录下了杨希川的文明美景,成为我摄影作品的精彩瞬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