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燕家庭:“联合国家庭”的幸福

 

 

“联合国家庭”的幸福生活

---记武城县王秀燕“最美家庭”先进事迹

    王秀燕,46岁,武城县广运街道办事处东关村村民。1979年,她和武城甲马营乡谈庄耿某结婚,一年后,生下儿子。一家人幸福美满。1998年,不幸发生,一场灾难夺去了丈夫的生命。 三年后,王秀燕认识了与她有相似经历的该县东关村村民陈文敏。陈文敏是陈家上门女婿,几年前,妻子遭遇车祸去世。王秀燕带着儿子,陈文敏带着岳母和三个儿女,一家七口人五个姓氏,组成了一个特殊的新家庭,被周围人称为“联合国家庭”。

我就是孩子们的亲妈

    王秀燕与陈文敏结婚后,在外人的眼里,就成了陈文敏三个孩子的继母。但王秀燕不这么看,陈文敏及三个孩子更不这么认为。因为王秀燕无论是对自己带过来的孩子,还是对陈文敏的三个孩子,都视同己出,疼爱有加,始终把自己当成孩子们的亲妈。

    起初孩子们都年幼无知,为了孩子们的吃喝拉撒、读书上学,王秀燕不知操了多少心。尽管当时生活不甚宽裕,但她从不难为了孩子们,尤其是对陈文敏的三个孩子,更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有了好吃的总先给三个孩子吃,孩子们的衣服也总是穿戴的干干净净,大事小情,从不让孩子们感到半点委屈。真心换真情。王秀燕用伟大的母爱,使三个孩子很快从丧母之痛中走了出来,把王秀燕当成了自己的亲妈,有什么话都愿意跟她说,从不感到生分。及至现在孩子们都长大成人,或许出自对她伟大母爱的感恩,对她更加发自心底地亲近,个个都拿她亲妈一样孝顺,一家人亲亲热热、和和睦睦,不了解内情的人们以为她们原本就是亲生母子。

我就是您的亲闺女

   和王秀燕结婚前,陈文敏一家住在五间平房内,为迎娶王秀燕,请人把其中一间进行了修缮。粉刷了墙面,挂上了新窗帘,床上铺了新床单。过门不久,王秀燕就发现老人和孩子们住的屋子又脏乱又潮湿。看到这些,善良的她躺在新房里,一连几天几夜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结果,刚出“蜜月”,王秀燕和丈夫商量后,就和老人换了屋。老人和女儿搬进了干净的“新房”,王秀燕夫妻俩和三个儿子一起睡大炕。

    为养家糊口,丈夫一天到晚忙于木工活,王秀燕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婚后第三年,老人因病住进了医院,经检查,老人患脑血栓导致尿道管堵塞,急需手术。老人住院期间,70多个日日夜夜,王秀燕既要照顾好四个孩子,洗衣做饭,又要侍候病床上的婆婆,端屎端尿,还要四处为老人筹集医药费,人累得整整瘦了一圈。出院后,老人每月还需到医院更换一次导尿管,几年来,不管刮风下雨,王秀燕每次都坚持陪伴在老人左右。有一次,在去医院的途中突遇大雨,王秀燕把老人照顾得毫发无损,自己却淋成了落汤鸡。老人感觉很过意不去,王秀燕却笑着说:娘,你客气啥,我就是你活着的亲闺女!

我永远是您的儿媳妇

    按照常理,王秀燕带着儿子改嫁后,再没有继续赡养公公的义务了。可王秀燕却不这么认为,她说,老人老年丧子,也是一个不幸的人,将心比心,我带孩子常回家看看,照顾安慰一下老人,也算替死去的他尽一份孝心吧。逢年过节,王秀燕仍和从前一样,给老人送上几百元现金,做上一身新衣服。平日里,抽空领着孩子去看看老人,聊聊家常,洗洗涮涮,几个孩子围在老人身边无拘无束,嬉笑打闹,使老人得到了莫大的精神安慰。为此,一提起王秀燕,老人就禁不住连连夸奖自己的这个好儿媳妇!

    王秀燕的丈夫陈文敏,也是一个命运坎坷的人。他5岁丧母,后来,父亲再婚狠心舍他而去,他一直与奶奶相依为命。20岁时入赘东关村,做了上门女婿。几十年来,他和父亲极少联系,父子感情十分淡漠,甚至有几分怨恨父亲。但几年前,王秀燕夫妇得到一个消息,父亲离婚又回到了老家,一个人孤苦伶仃,贫困交加,从此,本来就少言少语的丈夫更加沉默寡言了。王秀燕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现在家中上有几位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四个孩子需要抚养,经济负担已经很重了。如果再认了这个父亲,以后的日子肯定更加艰难。但转念一想,他毕竟是丈夫的亲生父亲,有生育之恩,父子亲情,血浓于水。何况老人现在无依无靠,生活陷入困境。第二天,王秀燕陪着丈夫,带着面粉、食用油等回到丈夫的老家。丈夫忙着修理房子,王秀燕拆洗被褥,打扫卫生,让老人终于有了一个安身之处。现在,父子间早已冰释前嫌,两口子时常回家看看老人,送衣送物,老父亲偶尔也会到王秀燕家住上几天,耄耋之年的老人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老人逢人便说:这辈子能摊上秀燕这样的好儿媳妇,我知足了!如今,王秀燕一直精心照料的几个老人已相继去世,孩子们也已经成家立业,王秀燕又开始了照顾子孙的生活,再一次走上了用爱铺就的幸福之路!

    大爱无言,王秀燕,一个普通而善良的农村妇女,十几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至真至善书写了一段感人肺腑的人间佳话,在武城乃至全市广为流传,先后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山东省十大农家好媳妇”、“武城首届二十四孝贤”、百名孝女、百名孝媳等,事迹多次被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德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