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小炕桌

陈仲伟

母亲突然间就倒下了,像被雷电击中一般,令人猝不及防!我们赶紧将她送到医院,医生将母亲的病诊断为:冠心病、胆结石、脑供血不足……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母亲,我不由想起了老家那张小炕桌。那张矮脚、四方四正的小炕桌很结实,如同母亲年轻时健康的体魄。据母亲说,这个小炕桌是父亲留下来的唯一念想,母亲将它视为珍宝,经常将它擦得焕然一新。

父亲待母亲极好,只可惜因病早逝。他没有给母亲留下什么遗产,一生最“辉煌”的业绩便是亲手做了这个小炕桌。父亲不是木匠出身,做小炕桌完全是凭一股子热情和力气,因此做成这个小炕桌费了好几天时间。母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对父亲的感情也从那时起,开始渐渐升温。

虽然小炕桌表面的油漆有些剥落,但在母亲的维护下依然“风采不减”。母亲很好客,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即便是姐夫,也会被母亲视为座上宾。母亲不厌其烦地搬上小炕桌,沏茶,端饭,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吃的都摆上。幼年时的我没少抱怨,但往下拾小炕桌却是我和四哥最乐意做的事,因为客人没动过的东西,将是我们的奖励品。母亲这时也会笑着默许,适时补上一句:“给你姐也剩点!”

小炕桌不大,长宽只有70多厘米,旁边却时常围着我们兄弟姐妹八九个人。记忆中的饭菜是粗糙的,黄米饭和洋芋是主角,但我们一家吃得津津有味。这往往让做饭的两个姐姐手忙脚乱,不时嗔怪我们太能吃。除了盛菜的汤盆和碟子,小炕桌上往往只有热汽在蒸腾上升,如同我们家亲人之间朴素的亲情与爱,在升腾!

一家人围着小炕桌吃饭时,格外温馨的画面,至今仍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一生挥之不去的记忆,且历久弥新。而母亲看着我们狼吞虎咽时的慈祥面容,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母亲,是我们家的“功臣”。自父亲走后,她凭一己之力将我们兄弟姐妹抚养长大,并帮助我们成家立业。

小炕桌,是我们成长的“见证人”。它“目睹”了母亲遭受的艰辛和不易,难怪后来收藏文物的大哥郑重其事地对母亲说,以后分家的时候只要这个小炕桌!

可惜的是,自从我们兄弟姐妹来到了城里,母亲也和我们一起居住,小炕桌便被遗忘在了老家。老家的院子是属于四哥的,经过几次翻修,小炕桌被挪来挪去,也终于散了架。毕竟再坚固的东西也禁不住岁月风雨的侵蚀,即便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也莫过于此。

随着我们各自成家,生儿育女,为生活辛苦奔波,就连母亲也照顾不周。彼此之间的误会、抱怨,都成了必不可少的生活篇章。这一切都成了我们的遗憾,也一定成了母亲的心头之痛。渐渐地,母亲变得沉默寡言,远没了年轻时的“大将风度”,甚至缺少了精神和劲头儿。每次看到这一幕,我都觉得坐在阔气璀璨的餐桌旁,三菜四汤也索然无味。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机上,还没说几句话,就要拿起手机看看有什么信息。要不就是逗几个小孩玩一会儿,完全忽略了身旁的母亲。

母亲病危,我们决定将她拉回老家,让她在那里度过剩下的岁月。母亲也欣然同意。当看到老家的房子和草木时,母亲不由潸然泪下。她问起自己的小炕桌,四哥嗫嚅着不敢吭声。母亲不再追问,或许她深深地懂得:自己也像那张小炕桌一样,多种病症一起袭来,又怎会安然无恙呢?

母爱,是一条大河。我们从中撷取爱和幸福,又将它变成了支流,分享给下一代,这是多么美好而又残酷的结局。经常听母亲说,人都是往下疼,不往上疼。想起这句话,我的脑海中时常闪现一幅画面:我们兄弟姐妹围着母亲和她的小炕桌,正在享受着童年的烟火味。只可惜,那是我永远也回不去的往昔。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