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让优良家风代代传承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明凯
  在杨宜勤的家中,虽没有明文的家风,但是父亲的言传身教,造就了一家人的勤奋踏实、与人为善、孝敬父母。在杨宜勤的心里,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家风是一种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引导,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涵养。虽无家风之说,但家风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杨宜勤家良好的家风,是家庭成员形成良好道德品行的基础。


  家风在鲜活的故事中传承

  “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应该用刻板的说教方式,这样枯燥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说很容易忘掉。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让孩子懂得生活的道理,不仅生动还能事半功倍。我现在已经记不起当年父亲对我说过的道理,但是他给我讲的故事我至今仍记忆深刻。”今年73岁的杨宜勤回忆,小时候父亲给他讲的“孔融让梨”、“狼来了”等故事,使他从小就明白了很多道理。
  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杨宜勤来说,面对自己儿女的教育,他很好地继承了父亲对他讲故事的教育启发方式,并与时俱进地将身边鲜活的事例告诉孩子们,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做一个努力勤奋的人。“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当年父亲给我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明白兄弟之间要谦让。我给孩子们讲科学家的故事,让他们懂得勤奋的重要性。我的外甥有些偏科,我女儿就给他讲钱钟书的故事,鼓励他学习不要灰心。没有人要求我们一定要这么做,但是我们都很有默契地把这种方式传承下来,教给下一代鼓励他们好好成长。”杨宜勤说。
  在杨宜勤这个大家庭中,每一代人的成长,脑海里总有记忆深刻的故事,而这些浅显易懂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了些许道理。时代的变迁并没有改变这家人的教育方式,这些寓教于乐的小故事、小典故,在一代又一代杨家人中流传。勤奋、善良、热心、节约、孝敬等优良的中华传统美德,也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位杨家人的心中,家风在鲜活的故事中得到了传承。


  父母用实际行动做出榜样

  在杨宜勤看来,家风的传承还体现在父母的实际行动上。“身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让孩子懂得父母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自身就具有这样的品质。“我的父亲当年毛笔字写得特别好,村里谁家有喜事或者过年的时候,乡亲们都会让我父亲写对联。我当时还小,但是知道满屋子都是父亲写的对联。当时父亲对我说要乐于帮助别人,我虽然年龄小但是模仿能力强,遇到什么事也喜欢帮助别人,久而久之我也就养成了乐于助人的性格。”杨宜勤说。
  最让杨宜勤印象深刻的是父亲孝敬老人的行为。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但是吃饭的时候父亲总会给爷爷单独盛一碗饭,每年过年也会用布票给老人做衣服。父亲的这些行为杨宜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杨宜勤工作有了房子之后,首先就是把父母从村里接到自己身边来住,而且考虑到老人腿脚不方便,特意挑选了一楼。“小孩子模仿能力强,大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学。我对父母的孝敬孩子们也看在眼里,现在孩子们对我们老两口也格外孝敬。不仅平时常打电话,周末也常来看我们,还给我们安排外出旅游。今年8月份,女儿还开车带一大家子人去了济南野生动物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会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首先要做出表率,这样孩子们才能从你的行动中学到更多做人的道理。”杨宜勤笑着说。


  在“言传身教”中让家风代代相传

  今年3月份,杨宜勤的外孙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当外孙来看望杨宜勤的时候对他说,有了孩子要好好表现,往后当着孩子的面不玩手机,不让孩子养成手机依赖症。听到外孙这样的话,杨宜勤格外开心。“我们家没有书面的规矩或者家风,但是每一代人的行为都给了孩子们很大的影响。当年外孙高考那一年,他的父母主动一年没看电视为孩子营造学习氛围,现在外孙也主动不玩手机,给‘小辈’做出表率。在我们家,言传身教就是家风传承的最大特点。”杨宜勤说。
  孝敬父母、与人为善、勤俭持家、勤奋进取,这是杨宜勤家几代人做事秉承的原则,每一代人的言传身教,则是家风的重要精神来源。“‘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处世规范,来源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家风,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好榜样,要在思想、言行等各个方面为孩子做好表率,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子女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我希望,我们家的家风可以这样一直传承下去。”杨宜勤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