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秀萍:留守儿童的“老师妈妈”

  “只要孩子来,我都要收下”

    三年前,一个孩子的家长辗转找到昝秀萍:“这孩子一身毛病,又偷又抢,动不动就威胁老师跳楼。我走了4家学校了,都不肯收留他。昝校长,你只要收下这个孩子,怎么处理都行。”昝秀萍说,像这样被家长和学校“判了刑”的孩子,她来一个收一个,她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善向上的心,都可以变好。

    这个孩子来校后,昝秀萍天天和他吃住在一起,但从不提他以前的种种“劣迹”。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昝秀萍都让班主任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他。慢慢地,孩子的“提防心”放下了,并且有了上进心。去年春天,这孩子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市田径运动会,因为觉得名次不理想,刚跑下来就扑到昝秀萍的怀里大哭。昝秀萍却幸福得流泪了:“这说明孩子有了强烈的荣誉感,现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开始平稳上升。”

    多年来,昝秀萍一直是母亲、老师、心理辅导员三个角色的融合体,全校学生无一例外都亲切地称她为“老师妈妈”。

  “学校赔钱也得干下去”

    2007年,由于孩子越来越多,昝秀萍决定改造平房,建起较高标准的三层教学楼,改善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环境,但建教学楼需要投资150多万元。

    于是,她搬迁了自家的煤厂,拆除了住房腾出空间,倾尽多年的积蓄,又贷款50多万元,建起了教学楼,还添置了一些课桌凳、微机图书和体育器材。一年下来,昝秀萍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儿。2008年,孩子们终于搬进了亮堂堂的教学楼,可昝秀萍一家却住进了一处原来用作仓库的旧平房里。

    昝秀萍说,现在学校每年净赔10万元,但钱还可以再赚,这300多个孩子的前程却一点耽误不得。多亏还有个蜂窝煤厂和工程机械的收入可以弥补亏空。

    如今,宏禹学校在禹城已小有名气,会议室里摆满了各种奖牌、奖杯,也获得了关工委、妇联、团委等的诸多表彰。然而比起这些荣誉来,留守儿童家长们的认可才最让昝秀萍感动和骄傲。

    据了解,去年夏天该校又有6名小学毕业生以高分考入了禹城最好的中学——齐鲁中学。如今,昝秀萍的儿子、儿媳和女儿师范学校毕业后,都来到宏禹留守儿童学校和母亲一起工作,学校也逐渐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宏禹”成了留守儿童的家。
 □记者 孙良玉 通讯员 戴如寅 王磊 摄影报道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