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苦难心怀感恩 一位六旬老汉诠释质朴善良

6月19日上午8点半,刘洪义把孙子送到培训学校之后,拐了个弯进了报社的大厅。此时,记者们照例在二楼会议室开会,大厅里很安静。
刘洪义站在大厅里等着,不敢开口问人,心里发怯。
直到报社前台工作人员抬头发现来人,问起时他才说:“我想说个好人好事。”


 

  凌晨四点出发的农用三轮车


整整两年了,现年62岁的刘洪义每周五凌晨4时许,开着蓝色农用三轮车,从宁津县相衙镇编席杨村出发来德州,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握方向盘的手震得都疼。
上午7点左右到达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郭家庵的出租屋内,还能赶上送孙子上学,这样,老伴儿就可以多休息一天。下午四点半,再接上他们娘俩,开三个小时的三轮车,回家过周末。
周一早上再重复这一过程。因为麦收结束不久,三轮车上还有未收进仓的麦粒。

 


之所以赶早进城,是为了躲开车流,年纪大了眼神并不是很好,若是冬季,到了德州天还未大亮。“也是为了躲交警,车没牌,被查住过一次,但人家交警听了我来德州的原因后,没有收罚款就让我走了,只提醒回去挂个车牌。”刘洪义觉得自己遇到的好心人特别多。
2016年10月份之前,他接送的人是儿媳妇和孙子,自己和老伴儿还能在家务农。之后,儿媳和儿子离异,回了娘家,并未带走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这几年,她被拖累怕了。”刘洪义说。
自此,本就异常内向的儿子像是着了魔,话更少了,对孩子和父母不闻不问。刘洪义不图他挣钱养家,只求平安,所以尽量随时把他带在身边,怕他想不开走了“绝路”。
孙子小凯今年七岁,是刘洪义夫妇的唯一希望。两岁时,家里人就看出小凯跟别人家的不一样,他无法正常与人交流,总是自顾自地低头不语,但身体从不闲着。待长到上学的年纪,刘洪义把他送到镇上的学校,仅仅几天,老师就很抱歉地告诉他,“孩子没办法在课堂上好好上课。”
“老师很好,直到实在管不了了才通知我把娃带回家,上课时他总是钻到桌子底下,或者自己跑出教室,谁的话也听不见的样子。”刘洪义没有多少文化,勉强识一些字,他不想孙子也是如此。


  致谢爱心人士孔经理


经多方打听,刘洪义把小凯送到了德州——一个他眼中的“大城市”。“您是不知道,我们这种人进报社这么气派的地方,心里是发憷的,不敢多跟人说话。见您和言细语地和我说话,心里踏实多了。”刘洪义身材干瘦,头发已花白,却一直笑着跟记者说。
他这次“壮着胆子”来报社,是为了说一件让他感激无比的事情。连续四个月,一家企业通过特教学校,每个月给他500块钱,这是一笔能用到刀刃上的钱。


比如,小孙子再开口说“爷爷你给我买肉吃”时,刘洪义可以买一点来,让老伴煮给孩子吃。
今年2月份,通过一个义工组织,德州御极网络科技公司负责人来到特教学校,跟主任曲凤英商量,哪个孩子的家庭更需要一些帮助。大家都只知道来人姓孔,称呼她为孔经理,每月按时送钱来,再由曲凤英转交。“我见过这老两口有多不容易,所以推荐了小凯。”据曲凤英所知,孔经理的公司规模不大,她表示时常会有人过来做公益,但能长期坚持的很少,能只求切实帮到人不求其他的人更少。
若非刘洪义自行到报社说起这些事情,没有人知道这家小公司在默默地关注着这个贫苦人家。“我没有钱,也没有见过这位孔经理,只能通过报纸谢谢她,祝好人一生平安。”刘洪义的话说得很平和,却没有人会怀疑其中的诚意。

  62岁“顶梁柱”用善良回报善意


善良是什么?在刘洪义身上,记者看到了最为质朴的答案:善良是感受到生活的恶意之后,依旧看得见细微之处的善意,并为之感到幸运和感恩。
儿媳离开时,还带走了刚刚卖麦子所得的4600块钱,家中没有一分钱存款。他怨过儿媳,不是因为儿媳嫌贫,而是怪她狠心舍下孩子。“人都不想受罪,她也苦了好几年。但走的时候应该把那些钱留下来的,毕竟孙子需要。”
尽管如此,儿媳走后,刘洪义只对她提过一个要求:别告诉孩子父母离婚了,他怕小凯好不容易好转的病情再因此恶化。所以,孩子对母亲保持着深沉的爱,并不知事实的残酷。
只是,陪他在德州上学的人由妈妈换成了奶奶,最初几天的情绪还是看出了明显不同,时常会变得烦躁,更加难以沟通。
刘洪义的老伴和他同岁,两人花二百块钱租了一间平房,阴暗潮湿,本就患有风湿骨痛的双腿膝盖时常陷入难以言说的疼痛。
每天她接送小凯,送完孩子再去做一份清洁工作,每月可拿到800块钱。这些路程都靠一辆自行车来来回回。近大半年的时间,刘洪义眼见老伴的后背一弯再弯,心疼又抱歉。“老太太跟着我没过上一天好日子。”身为丈夫,年过六旬的刘洪义能做的有限。今年年初,刘洪义因高血压住院,没敢告诉老伴儿。“我不敢多说,怕露馅,就让一个亲戚来德州接他们。到宁津后直接到医院,老太太这才知道,立即就想哭。”刘洪义说起两年来的桩桩琐事,始终笑着,却几次忽然掩面,抬起头时,笑容还未褪去。

  未来的路孩子要自己走请帮帮他们


这次来德州送老伴和孙子,刘洪义没有当天返程,要帮他们娘俩解决一点事情。
租的房子已有两年,房东想要涨价,每个月多交50块钱。他想要跟房东好好商量一下,涨钱可以,千万不要再撵人。“老太太不识字,这条路走熟了,换个地方住我担心她会走丢。”
对于小凯,刘洪义再难也要让孩子继续上学,他希望自己和老伴儿离世后,孩子可以养活自己。
曲凤英告诉记者,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和康复,小凯的情况已经明显好转,可以与人交流,也具备了最初级的学习能力。这让老两口开心不已,对老师们的感恩之情也总是溢于言表。
记者了解到,小凯可以在德州市新语特教培训学校上学至16岁左右,但是三年级以上的课程对他来说会变得困难,之后就只能学些简单的手工。
根据学校进一步安排,有些无法参加社会劳动的孩子可以选择托养,经恢复后能够自食其力的,学校则尽全力寻找福利企业,希望他们可以接收这些孩子。“我找了很多家企业,大部分都说已经有这种员工,不想再招收,只有一家和我们达成了合作。”曲凤英说,这些特殊的孩子进入企业后能够创造的价值的确有限,企业招收也是带有公益性质的。
记者了解到,学校里一些孩子到了托养年龄后,家庭有经济能力和人力来保障他们的生活,但有些则不行,目前学校收费很低,家里还可以支持,但即将走出具有保护意义的“学校大门”时,他们就不知何去何从了。
这也正是刘洪义所担心的,他的那份希望还无处寄托。曲凤英表示,希望有更多的福利企业可以接受有劳动能力的孩子,工资不用高,能保障他们的生活即可。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双双摄影王泽红刘振兴


有意向的企业可致电晚报记者,联系电话:18653466939张双双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