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杨宜勤:“正视”年老,拥抱幸福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刘畅摄影李琪

3月19日,记者在联兴活力嘉源养老院见到杨宜勤,他步履稳健、谈吐有致。79岁的他非但不见老态反而容光焕发,与老伴韩翠莲尝试机构养老一年半,他越发自得其乐,觉得自己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要追溯这份“幸福”的来源,离不开桃李争妍的教育事业,离不开和谐圆满的家庭,以及蒸蒸日上的生活条件。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他坦然接受年老的那份从容。

从养老到享老

伴着清晨第一缕日光起床,饭后与老友在花园中散散步,兴致来了,再去活动室打打乒乓球,或回房间读读报纸……杨宜勤每天都过着这样规律又充实的生活。“孩子们工作生活两头忙,我们身体还算硬朗,住进养老院,我们老有所依,也为儿女们减轻了负担。”杨宜勤说,在养老院里,无论是医疗、饮食还是卫生都有专人照料,他和老伴还在房间备了压力锅,时不时喊儿女买些肉来炖。

物质生活满足,他的精神生活也格外充沛。拥有42年从教经历的杨宜勤走到哪里都是“笔杆子”,他不仅坚持向报刊投稿,还时常为养老院的内部刊物贡献笔墨,很快便成为文化明星。“在这里,我们不用操心家务,只管做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他很满意自己的这个选择。

在传统养老观念里,身体健康、儿女孝顺的老人,应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他认为,老年人不能忽略自己的感受。顺应内心、高质量生活,这是幸福感的来源。每每讲起儿女,杨宜勤的幸福感便挂在脸上,孩子们家庭美满,他为子女高兴,也能体会子女来自工作、经济、照顾孙辈的辛苦。“年轻时不拖累父母,年老了不拖累子女,那就是很值得羡慕的人了。”这句网络上流行的话,他觉得很在理,并愿以此为目标而努力践行。

吵不散的老伴

“老来有伴”是杨宜勤没挂在嘴上却放在心头的幸福底气。日常生活中,他与老伴韩翠莲常因意见相左而拌嘴,却能做到恰到好处,不动肝火。比如,韩翠莲不爱与人闲聊,近来却喜欢上刷短视频,杨宜勤担心长此以往缺乏运动,人会生病。但他对老伴关心的表达含蓄迂回,只说“短视频内容没营养,网络骗局难辨,不要让人骗了。”老伴不服气,觉得自己要跟上时代,多了解年轻人的生活。

采访过程中,杨宜勤侃侃而谈,老伴却常常拆台。一个称对方“讲不到重点”一个怪对方“净爱抢话”,但是任唇枪舌剑,杨宜勤总是笑呵呵地看着老伴,韩翠莲也不生气,还是照样提起饭盒去给对方打爱吃的菜。

韩翠莲回忆,年轻时,杨宜勤教书的工资一月仅30元,为了让儿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她送儿女来城里读书,自己则留在农村种地,靠农活的收入贴补家用。直至不惑之年,夫妻俩才得以团圆,虽生活习惯上与杨宜勤相差很大,但五十多年的求同存异已将他们粘合成一体。也是如此相互扶持的恩情,让老两口每逢争执总不忘“让一让”,有了这个吵不散的人,走到哪也不觉孤单。

暮年交新友

在养老院里,杨宜勤是少有的“年轻人”。周围老友多已步入耄耋之年,阅历和爱好不同,却有着同样开阔的心境。

“这一年,我生活得很充实,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两位90岁老哥,一位酷爱书法,每日练习小楷,一位台球打得出神入化。还有一位常年患病的89岁老哥,为人乐观有正能量,他们喜欢和我分享各自的乐趣,我爱和他们聊聊读书看报的收获。”杨宜勤说,在与高龄老人的接触中了解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对“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能用坦然的心态乐观面对。他们认为,高龄只是一个年龄的界定,关键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让生命呈现一种什么样的风采。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他们无比珍惜有限而美好的夕阳时光,学着与年龄“和解”,与各种慢病相处。他们认识到年老只是生命的自然进程,所以心平气和,从容淡定。正是有了这种“年龄观”,才有了专注兴趣爱好与适度活动的生活,才有了怡然自得的心境,才有不做油戾老人的言行自律,才具备对世间善意回报的爱心,才呈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美好”。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