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洋洋秧歌队”队长张磊:癌症患者扭出幸福新生活

通讯员菅李峰栾雪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们就是要带领大家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这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一个方面”。10月11日,身患绝症却精神头十足的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准备大队水井队女工、临邑县临盘喜洋洋秧歌队队长张磊笑着说。

今年45岁的张磊看上去格外清秀、美丽、大方,丝毫看不出生过病的样子。每天下午2点至3点半和晚上7点至8点,她总是第一个带上道具,带领她的“临盘喜洋洋秧歌队”来到临盘文化广场“扭起来”。

扭秧歌让她忘记疾病和烦恼

去年9月份,张磊被查出患有沁润性原肺癌,之后的术后休息期间她感到无所事事,心情十分郁闷。她一直琢磨怎样才能转变这种局面。一天,她在家人的陪同下到文化广场上散步,听到远处传来锣鼓声,她顺势扭起了大秧歌。张磊的老家在临邑县李家乡张定杆村,每年过年有闹秧歌的风俗。张磊从小性格活泼,非常喜欢秧歌艺术,再加上秧歌独有的年俗文化,让张磊内心深处对秧歌充满了向往。让张磊没想到的是,不少群众也跟着她扭起来,还引来了很多人围观。张磊好像忘记了身体不适,忘记了郁闷,那一天她开心极了。

她下决心组织一支秧歌队,于是自费买来服装、扇子等道具,又找到单位借来锣鼓,就这样一个简易的秧歌队组成了。秧歌队每天吸引很多人驻足观看,还有同张磊一样的爱好者踊跃加入。看着队伍越来越大,张磊就想做强、做精、做细。她找到临盘街道办社区服务部的王书记,请求帮忙协调专业的锣鼓队。之后她又和队员们商量凑点钱买进“毛驴”“旱船”“猪八戒”等表演道具。万事俱备,张磊总觉得欠缺点什么,“对,缺一个名字。”就在她不知道起一个什么名字好的时候,她忽然看到大家扭秧歌的时候脸上露出的笑容,“看大家这么高兴,就叫‘临盘喜洋洋秧歌队’吧。”

既锻炼身体又弘扬传统文化

每天下午和晚上,只要“秧歌队”出现,锣鼓等乐器一响,二三百人就从不同方向涌了过来。“我孩子不在身边,整天没事干,你们扭的秧歌我天天看,一场都没落下,我也想参加你们秧歌队,就是不好意思张嘴,你们能带上我吗?”一位70多岁的阿姨红着脸问张磊。“欢迎你,阿姨。我们就是要带领大家锻炼身体,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张磊回答说。

秧歌队的人员构成复杂,有在职员工,也有老人,还有身体素质差的。张磊不敢让大家活动太长时间,可每次都被观众强烈要求接着表演。没办法,张磊就嘱咐大家感觉累的话就下场休息,或者先回家,可是队友们没有一个下场的。“现在我们的政策、环境、生活都这么好,群众又这么爱看,我们也应该回报社会,再说能累到哪儿去,再坚持坚持。”秧歌队成员、老党员刘阿姨说。

只要大家爱看就会继续演下去

“秧歌队”受到居民群众的欢迎,但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事”。去年12月13日,退休职工李大妈拿着小凳,带着孙子来到广场观看。极有韵味的锣鼓点和小丑、八戒、旱船、毛驴等表演让李大妈笑得前仰后合。突然,她想起自己是带着孙子一起来的,但四处寻找都看不到孙子的踪迹,李大妈急得哭出了声。张磊见状赶紧停下表演,问清孩子的名字后劝李大妈别着急,然后拿起麦克风不停地呼喊孩子的名字,并告知李大妈的所在地点。10分钟后,孩子找到了李大妈所在位置,祖孙团聚,李大妈一个劲儿地道谢。

张磊的秧歌队火了,邀请他们去演出的也多了起来,但不管是县里、村里、企业,还是个体活动,全都是免费。常看秧歌演出的王大爷夫妻俩看到秧歌队员们非常辛苦,就买了香蕉、桔子、苹果等送给他们。张磊婉言谢绝了:“你们这么大岁数了,我们怎么能收你们的东西呢。只要你爱看,我们就演到底,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开心。”

“我们计划到居民小区去演出,到敬老院去演出,到村里去演出,送文化下基层,送艺术进村。我们还计划发抖音、搞直播,那样大家不用到现场就可以看表演了。如果能参加比赛,拿个大奖回来就更好了。”张磊笑着讲出了今后的愿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