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 | 市政协委员张成河:培养非遗、老字号传承人,建数据库、设特色街区—— “别让绝活成了绝唱”

不少非遗后继无人、老字号普遍缺后备人才,眼下,非遗、老字号中的绝活正面临着传承危机。对此,此次两会上,德州市政协委员、德州英翔视光眼镜公司总经理张成河提出了3条建议:大力培养传承人、建立民间艺术数据库、建设特色街区等。

张成河在调查中发现,囊括着绝活的非遗和老字号面临着相同的发展境遇。尽管我市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非遗的冷门、年轻人不愿学等原因,仍有不少非遗缺少传承人;我市现有德州老字号50多家,其中21家为山东老字号,5家是中华老字号,据调查,“老字号”企业均从不同侧面提到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后备人才紧缺。

别让绝活成了绝唱!此次两会上,他提交了《关于建设德州老字号和非遗项目特色街区的建议》。他认为,对于非遗和老字号的发展困境,既要政府部门加大对传承人的培养力度,还要建立民间艺术数据库,更要建设特色街区。

“前两条建议是将绝活保存下来,除了培养传承人外,我们还应建立数据库。” 张成河说,通过数据库的强大功能,收集、整理、保护德州珍贵的非遗项目,利用多种载体对其行为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将工艺流程、主要作品等转化为数字形式保存下来。

后一条建议是为绝活的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早在201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强调,“把老字号特色街区建设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对老字号比较集中的区域,编制保护规划,确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措施。”老字号和非遗项目的振兴与发展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导。老字号和非遗项目特色街区是集中展示老字号企业品牌、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引人注目的文化旅游元素。

张成河建议,全市应依托地方老字号资源,结合老街改造和新街规划,打造老字号和非遗项目特色街区,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吸引老字号和非遗企业入驻开店、布置展柜。同时应重视对当前市场、现代管理和经营理念的考察研究,重新定位,加大推广力度,抱团发展。

记者|王志强 任立松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