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波:教学相长成就书法人生

杨宝波书法作品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双双摄影胡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看着杨宝波几年来积攒下的书法随笔,总能令人想到这句古语。他自幼热爱书法,悟性颇高,成年后更是多方求索,苦练数年,获喜人成就。作品四次入国展,他已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津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更重要的是,他对书法教学领悟力极强,在业界独树一帜,随其学习书法者,多有成就。杨宝波常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2010年教学开始,他的学生中有22人入国展,66人次入山东省展,28人入展其他省市书协及文化部门主办的展览。其中已有10人加入中国书协,23人加入山东省书协。

书法作品憨态可掬屡获荣誉

任何形态的艺术,要进行提升都需历经一番苦寒。2005年至2008年间,杨宝波在宁津县城盘下一间店面,做古董收藏生意。

店址在汽车站对面,车来车往,好不热闹。可杨宝波却不为喧嚣所动,醉心于书法,店内无人时,便摊开纸张,手握毛笔,一张又一张,非得顾客进店打断,方能停下。“此等经营,生意必定不好,但有时人痴迷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杨宝波坦言,那段时间如同“疯了”般练习书法,过着“开门闹市,闭门深山”的生活。

2008年,他的作品入国展,也因此成为中书协会员,接下来的一年,竟也获奖不断,一时在德州小有名气。2010年,在扬州举办的一次书法活动上,杨宝波的作品以憨态可掬的自然之态而备受追捧,这让他的书法之路更为顺遂。

书法教学别树一帜因材施教

此时,有人邀请杨宝波开班收徒,他欣然应允。从最初的每班3个学生到8个,书法班也从临邑县开到宁津、庆云,以及济南、淄博。“我传授书法技艺班都是小班教学,因为每个人对书法的感悟不同,基础也不一样,适合哪种字体,需要我来一一观察,后给予指导,并指出其中问题,再帮学生们解决。”他说,这一过程颇耗费心力,学生多了会顾及不到方方面面。

杨宝波所授课的书法班内,很多都是社会各界的文人雅士,对他这位老师均是赞不绝口。他总是能在书法作品中看出作者的所长与所短,并一语中的地指出该怎样修正。如同奇痒难忍之时,他一下戳中要害,瞬间舒适无比,对于书法研习也就豁然开朗了。

悟性佳善总结学为人师

连杨宝波自己也已记不清从何时起,他开始习惯将书法练习中的所想都一一记录下来,他本身对于传统书法的五类字体都有研究,且书法风格自成一派。所以,他所记录的内容涉猎书法的方方面面,足有500余页,有的可独立成篇,有的则为一时心得体会,若非及时写下,对书法的某一精辟总结怕是会转瞬即逝。

而这500多页看似杂乱无章的文字,是杨宝波书法教学的法宝。对于书法的感悟和总结能力,更是他授人以渔的利器。

他说,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有人以此为爱好,可怡情;有人视其为事业,可扬名;还有很多人将它视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愿倾己毕生精力融入书法人生。

■杨宝波简介:

生于1972年,德州市宁津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津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自学习书法以来,行书由苏轼寒食帖入手,上追二王,下探谢无量,并旁参民间书法,隶书临张迁碑、石门颂进而研习散氏盘等碑刻。

2007年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入展省书协主办的“美好的礼赞-庆祝党的十七大美术、书法、摄影展。

2008年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大展、第六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

2009年入选山东省第五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山东省第七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三届兰亭奖。

■杨宝波谈书法

书法情绪与表情

书法,是有智慧、有技巧的造型艺术,它必须要建立在对传统敬畏的基础上去学习,理清架构游戏过程中的规则,读懂架构意图的表情内涵,有创意地利用古典元素进行图形应用。

汉字造型形态各异,有的飘逸婀娜,有的惇重质朴,有的泼辣雄强,也有的稚拙憨萌,这些都是造型给我们的感觉。造型的表情,这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大家容易忽略造型内部问题,仅专注于字面的意思,关注文字的来源和字意。

从书法美的方面说,以美术字为例,它是标准的,一成不变的,美术字是大众审美共识的结果,美术字经过多年的推演和不断打磨,形成了稳定的造型模式。

美术字的感觉是端庄秀气的,一丝不苟、不苟言笑的。这和美术字的用途是分不开的,美术字的主要目的就是记录、转述、宣传,如果要写得很艺术,也会让很多人看不懂了。尽管现在的字库里出现了多种不同字体,但是和书法仍然是有区别的。

喜怒哀乐都能够在书法图形中找到它的抽象表现。书法是图形趣味、架构意图、架构模式和架构表情的综合表现。和风细雨的、温文尔雅的、撕心裂肺的、痛哭呐喊的,都是存在的表现,用不同造型代表不同情绪,是对书法图形化的解读。

用戏曲评价情绪,我们会发现昆曲柔风化骨,秦腔朴实粗犷,它们都有各自的腔调。书法也是如此,比如魏晋行书,首先反应的是魏晋的风流倜傥、潇洒率意,道教影响下的恣肆夸张、线条的飘逸惇重,去掉章草的稚拙厚重,收缩大的对比夸张,把极限的、豪放的、毫无顾忌的大笑变成含蓄的微笑。这便是特定的历史时代下,出现的时代表情。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