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达人刘新安:近千张契约记录老德州生活实态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汤锦瑶摄影刘振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结婚证、离婚证、招赘证,七八十年代的电影票,民国时期的屯田契尾,道光年间的家族契约……在德城区三八西路大运河书画古玩城内,德州收藏达人刘新安的古玩店的近千张契约文书,记录着近百年来老德州民间生活实态。
曾在废品收购站工作的舅舅
  是启蒙老师
  今年64岁的刘新安,曾是德州一家企业的职工。在说起自己的收藏经历时,他说还要感谢曾在废品收购站工作的舅舅。“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去舅舅单位,看到他们那里收来的废品中,有许多好看的铜钱,上面刻着大龙很好看,就央求他送给我。”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铜钱,刘新安将家里的废铜拿给废品收购站去换。为了解铜钱的来历,刘新安便找老人或寻一些历史书询问铜线的故事。在那时,他的心中播下了收藏的种子。
  因为负责公司业务,他经常在外地出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刘新安一有时间就会去古玩市场转着玩。也曾买过很多有趣的玩艺儿,瓷瓶、古铜钱啥的。那时候,很多人热衷于收藏钱币、像章纪念币、邮票等,刘新安也从古玩市场里“淘”来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喜欢收藏的人往往只对某个门类感兴趣,可刘新安却对每个门类都有兴趣,瓷器、字画、铜器、杂项、玉器、陶器……只要是老物件,节衣缩食也都会买下来。“我曾经用了半年的工资买了一个木雕大象,为此,家属数落我好长时间。”想到此事,刘新安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尽管如此,依然没有打消他收藏古玩的积极性,并且他的热情也感染了家人,跟他一起学起了收藏知识。
“淘宝”踏遍德州各乡村大街小巷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新安收藏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有的朋友看中了他的几件藏品,愿意花钱购买。于是,刘新安就以比市场价略低的价格出让了一些藏品,缺钱的问题解决了,也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藏友。
  很快,德州的乡村,还有景县、衡水等德州周围的城市都被刘新安转遍了。1997年,他到德州农村去“寻宝”,看到了几张契约文书和很多旧书刊堆在一起。他就将这些“宝贝”一张张挑了出来。“我在收回来契约后,又了解了这些契约背后的故事,就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它能让人们了解更多的德州历史故事。”于是,刘新安将收藏的方向侧重于各种契约。
  记者在刘新安的古玩店里看到,一些较为珍贵的契约文书被他仔细地精心裱糊起来进行展示。有运河漕运帮派的证书,有招赘女婿的合同,有清代的执照,有大龙门买卖地产契约,有抗战期间军田契,还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离婚契约……“看着这里面的内容,让我了解到很多德州历史故事以及咱德州的风土人情。”空闲的时候,他就会拿出这些皱巴巴的泛黄纸张,慢慢品读。一张张契约文书,将刘新安的思绪带回到那一个个不同年代、不同地方,追寻着那些最民间的百姓故事。
希望能开办一个德州契约文书展览
  多年来,自己收藏了多少件古物件,刘新安自己也记不清了,从清康熙年代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契约也已达近千张。在他所珍藏的各类契约中,还有德州清代历史名人郑述言的家族地契、郑述言书法等。契约记录了德州婚丧嫁娶、土地流转、生活账本,以及过去德州经济活动的买卖、典当、借贷、雇佣等民间生活实态。
  “有时候,自己晚上睡不着,就会起来看一看这些藏品,觉得这些东西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说,“这些契约生动地展示了德州民俗文化,反映了德州乡民活动范围,以及由于土地、财产的重新分配所促成的乡村经济生活。”刘新安告诉记者,“希望能够将我所具有的这些‘宝贝’开办一个德州契约文书展览,让大家多了解咱德州历史、风土人情等等。”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