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勇:建有温度的学校办温暖人的教育

学校成人礼上,薛勇(右一)为学生发放书籍

“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教育就是给这些种子养分,根据各自的特点茁壮成长。 ”宁津县第一中学校长薛勇表示,学校始终以“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办学理念。作为当地唯一一所县属高中,自2008年接任校长以来,薛勇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这所拥有60年历史的老校能持续、有活力地发展下去。

将近两个小时的访谈中,薛勇从办有温度的教育、全员育人导师制、精细化管理及德育教育等方面与我们分享育人理念,畅谈学校管理经验。

导师引领教学相长

教师专业化培训是培养教师的关键环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作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市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宁津一中已积淀凝练了“暖心助困、共渡难关”“贴心沟通、共塑英才”“热心辅导、共创辉煌”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薛勇针对如何发挥学校优势,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自己的思路——弘扬优良办学传统,引领培育教师敬业精神。

学校对新入职的教师实施“岗前培训”和“配备导师”两个全员覆盖计划。校长为新入职教师讲课,邀请专家对其进行礼仪教育、学校安全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等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同时推行“导师制”,即新入职教师根据学科和实际情况挑选一名高级教师为导师,在备课、上课、教研、教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结对帮扶,争取实现“一轮合格、两轮称职、三轮成才”的发展目标。

34岁的张珊珊就是受益者之一,今年,她所带毕业生本科上线率达100%。“这与导师和教师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张珊珊坦言。作为张珊珊的导师,商洪波有着30多年的教学经验,所在级部推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开展学科内观摩和交流的磨课活动,每个月都有不同类别、不同层次教师的示范课、展示课、汇报课。同时,高级教师不定期与帮扶对象一对一面谈,针对他们不同性格、教学方式等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源源动力。

“在构建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过程中,学校多次选派骨干教师到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参加研修培训班,到衡水中学、衡水二中等知名高中学校参观学习。 ”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杨国丽说,还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何洁,北京市朝阳区学科带头人、朝阳区优秀教研组组长扈之霖等知名教育专家来校讲座,重构课程资源、创新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几年,宁津一中许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师梯队的中坚力量。 16名教师被评为德州市教学能手或德州市优秀教师,8名教师荣获德州市优质课一等奖,6名教师被评为德州市优秀班主任。

精细化管理打造有温度的学校

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校园应该是有温度的,薛勇认为,要打造有温度的学校,首先要让教师感到“温暖”。2012年,学校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教育教学科学评价体系,从教学质量、班级管理到青年教师成长再到评先树优、绩效工资发放,坚持运用评价结果激励教师,极大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成立教师互助基金会,帮助解决教师家庭困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同时,薛勇将“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贯穿教育过程始终。作为校长,每周至少一次和学生共同进餐,每学期至少3次和各年级直接帮扶的薄弱学生谈心,每次大型活动都有学生家长代表参加……让师生充分体会到学校的温暖。

校长带班制度、校园开放日制度、推门听课制度、每周一次例会制度……从办公制度到教学教研,从出勤考核到成绩评价,从学生管理到后勤保障,宁津一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细化管理体系,铸造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干部队伍。每天,值班校长及值班主任、值班人员会在校园内进行无缝隙巡查,早自习前准时出现在校园,上课时间巡视教学,大课间时间巡视做操,晚休时间巡视学生宿舍情况,确保学生得到良好休息。“今天的饭菜怎么样? ”“饭菜价格是否合理?”每周一中午放学铃声一响,薛勇就会来到学校食堂,边询问学生边在配餐记录本上写下评价。陪学生用餐,已成为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这能让食堂从业人员更加重视饭菜质量和食品安全,学生吃得更安全,家长更放心。 ”薛勇说。“做温暖的教育者,办有温度的教育”,是薛勇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只有健全管理体制,创新内涵发展,把各项工作做得更精细,把各项服务做得更周到,学校发展才能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薛勇说。

以德育人搭好学生成长舞台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 2011年,薛勇在“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的办学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德育核心地位的“六个整合”,即与办学思想的整合、与学校管理的整合、与课程建设的整合、与教学过程的整合、与学生学习过程的整合、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全员整合。强调要以德育为核心,建立学校、家长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正是这种理念,指引着学校师生不断改革创新德育实践,以德育实践润泽学生心灵。

宁津一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年“五四”青年节举行十八岁成人礼仪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成立了绿色环保志愿者组织、开展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主题征文演讲比赛及课本剧大赛。目前,学校已有钢琴、古筝、篮球等十几个社团,“一生一社团,校园更精彩”已成为宁津一中社团活动的生动写照。

行为养成教育是宁津一中的一大特色。学校每年会对高一新生进行国防教育、校史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促使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同时,大力推进“书香校园”进程,研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校本教材——《国学选粹》《养成教育》《宁津人文》《奔向成功》等,学期末邀请家长进校观看校本课程展演,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创设“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希望青年学生能在中学时段培养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绽放自己的青春,最终实现应有的价值。”薛勇说。

□本报记者李玉梅曹清本报通讯员庞占英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