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传承人石万照参与击鼓传花活动 巧手剪出《中国梦》传递精神力量

    本报第七届“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良家风”同城击鼓传花活动启动至今,已吸引了各界人士参与,德州书画名家、文学大咖、企业高管“寄文化于物”,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优良家风相继传递开来。12月12日,剪纸艺术传承人石万照来到报社,将一副手工制作的剪纸作品《中国梦》参与到传递活动中。
    石万照生于1989年,陵城人,自幼爱好书画、剪纸艺术,7岁开始拜师学艺,多年专注于此,在剪纸艺术的设计、制作、装裱以及传承方面已达一定造诣,她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陵城区剪纸协会会长“朔之乡”剪纸艺术传承人。
    其父石成才任德州市剪纸协会会长,家中两代人均醉心于剪纸艺术。石万照介绍,中国民俗文化中剪纸始终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较早的剪纸艺术形式就是我们今天已经非常熟悉的剪纸窗花,这种手工剪纸文化到现在依旧被完整地保留着,传承至今,更应保留并发扬下去。”石万照说道。
    近几年,她利用生平所学的传统技艺剪制了上百套“24孝图”长卷和很多题材的剪纸作品,在全国各大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举办孝老敬老馈赠活动,并现场展示。近两年的“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中,石万照更是走进我市多所学校,给青少年讲解剪纸艺术的文化渊源。“孩子是未来,文化传承还要依靠他们,‘进校园’时我会准备一些地域文化题材作品。比如去平原县,就剪制‘桃园三结义’,一边讲解故事,一边传授剪纸艺术。”石万照大体统计了一下,这些年去往敬老养老机构、中小学校、助残机构等传承剪纸文化的活动多达600余场。
    据史料记载,剪纸至迟在北朝时期就出现了,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采胜》诗写到:“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的花鸟草虫的美丽效果。
    石万照介绍,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中国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
    发展至今,剪纸已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石万照说,“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也是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造就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双双摄影王泽红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