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一路上有您

    曾经踌躇万分,迟迟难以写下我与《德州日报》的故事,因为《德州日报》犹如一条情感奔涌的河流,流淌在我的心里,让我始终难以用文字去表达对《德州日报》的喜爱之意、感激之情。
    与《德州日报》相识相知15载,她教会了我读报,她教会了我写稿,她为我搭起了成长的平台。15年来,《德州日报》采用了我2000多篇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为我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使我由一名新闻的“门外汉”,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大记者”。
    1998年,我毕业后走进乐陵市公安局政工科,成为一名公安宣传干事,主要职责给《德州日报》等报刊撰写新闻稿件。记得那时候,新闻对我来说十分陌生,因为我之前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写稿根本一窍不通,更不用说投稿了。我的上司李世观作为一名《德州日报》的老通讯员,指着办公桌的一份《德州日报》,对我郑重地说:“她是我的老师,今后也是你的老师,要想写好稿,多读多看报吧!”
    从此,《德州日报》便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每天无论工作多忙,我都抽出时间认真阅读《德州日报》等报刊,研究《德州日报》每个版面的栏目设置,每篇稿件的标题和语言。报纸读久了,便开始尝试写稿,并几经修改寄给了《德州日报》。没想到,我的投稿很快就在《德州日报》发表了,虽然是只有百余字的简讯,但那是我的“处女作”,闻着油墨的馨香,我激动万分,高兴极了。
    自从处女作发表以后,我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股暖流涌动,也因此激发了我的写稿热情,一年时间里,我先后有20多篇新闻稿子和图片见诸报端。1999年,我带着一本在公安局发表的稿件剪贴本,调动到杨安镇政府工作。乡镇工作复杂而繁重,但我没有放弃心爱的新闻报道工作,而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继续研读《德州日报》、研究新闻角度,继续着我的写稿之路。稿件发表后,我还与原稿进行对照,看看编辑是如何修改的,细细品味消化吸收。在《德州日报》编辑的精心指导下,我的稿件由“豆腐块”逐渐发展到千字以上,先后在《德州日报》等报刊发表《辣椒之乡买椒难》《杨安镇用典型引导群众增收》等新闻稿件、新闻图片30多篇。《德州日报》让我小有名气。2000年3月,我被选调到乐陵市委宣传部,专职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也正式光荣地成为《德州日报》的一名专职通讯员。干新闻报道的15年里,《德州日报》陪我一路走来,她让我学会了用眼睛去观察、用文字去记录、用头脑去思考、用良知去把握。15年来,我从写“火柴盒”,到能拍新闻照片,能写一定深度的稿件,《德州日报》就像一座航标,引导了我,改变了我,培养了我。
    15年来,在《德州日报》的引导下,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先后有3000多篇新闻作品被《德州日报》、《大众日报》、《农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采用,还有许多作品通过《德州日报》发表后,被新华网、人民网、网易、搜狐等各大网站转载。我的新闻作品59次在国家、省、地(市)级获奖。我也连年被《大众日报》、德州市委宣传部、《德州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先后荣获德州市优秀宣传干部、德州市优秀青年新闻工作者、乐陵市十大杰出青年,乐陵市首届枣乡英才等荣誉称号。
    今生有幸与《德州日报》结下深厚的感情,并得到《德州日报》的大力培养,虽然真挚的情感难以用文字形容,但在喜庆《德州日报》25华诞之际,我还是要说:《德州日报》,感恩一路上有您!《德州日报》,您永远是我最敬爱的好老师!
    寥寥数语以表达对老师的敬意,衷心祝愿《德州日报》越办越好。
□贾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