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相伴,我的新闻写作之路会越走越宽

    想起《德州日报》,流利的键盘敲打声和着难以释怀的情感,显示屏上便跃出以下文字,更确切的说是一句句心里话。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乡镇。从那一年开始,就成为德州日报的一名忠实读者,每天一上班读报、看报成为自己首要的必修课。缘于对文学的爱好,用心雕琢小“豆腐块”便成为我业余生活的组成部分,虽偶有发表,却总波澜不惊。而真正引起单位领导及同事的关注还得从2002年9月份的一篇小稿件说起。那一年教育界工资实现了县级统筹,乡村教师工资也由此实现了月月发放,对此我有感而发,一气呵成便写了一篇题为《有感于教师工资按月发放》的小短文邮寄到了报社。没想到,经过报社陈燕编辑的精心修改,9月10日教师节的那一天,德州日报三版开设的《大家谈》专栏以《有感于乡村教师月月发工资》为题予以刊登。更没想到的是,这个仅变成铅字的小小“豆腐块”竟在单位引起了反响。也许是爱好使然,加之基层从事这种清苦活儿的人稀缺缘故,不久,我便被领导调至党政办公室并专门从事起了新闻写作。白天“跑”新闻,晚上用笔写新闻,第二天,又将精心誊写好的稿件邮寄到 《德州日报》……每每念及至此,内心总有种说不出的感动,这份感动不仅源于自己对新闻写作的虔诚与努力,更源于报社编辑老师们对我莫大的支持与鼓励。
    那是2004年的4月份,县委宣传部邀请报社的几位资深编辑老师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全县新闻宣传培训班。记得在那次培训班上,蒋晓萍老师向全体学员问道,“这次培训班,宋志海来了没有?!”“我就是!”我忽的一下站了起来,怯怯地应声道,“你投寄的那篇《‘一专多能’型干部成了群众眼中的‘香饽饽’》的新闻稿件我已收到,因标题太长,经过我们反复斟酌推敲,已把标题改为《‘一专多能’干部受欢迎》,既简短又醒目,你说,是不是这样啊?!……”平和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编辑老师对新闻采编工作的那份责任与认真。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新闻涉及到的数据,还是层次内容,编辑老师都会通过电话向我反复求证、核对,并经常以基层稿件更加鲜活为话题时时鼓励着我,使我的新闻写作之路越走越宽。
    十余年弹指一挥间。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尽管工作单位有所变换,经手的工作也有些许改变,但有《德州日报》的相依相伴,有更多编辑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鼓励,我的新闻写作热情从未停滞。十余年来,个人先后在《德州日报》及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新闻类稿件600余篇。因了这份执着,我也收获着一份份人生精彩,先后多次荣获省级媒体“优秀通讯员”、齐河“十佳新闻工作者”、“十佳通讯员”等荣誉称号……
□宋志海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