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企联建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朱集镇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党建引领村社企联建”模式,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办合作(联)社、村办企业两大市场主体作用,实现村级由原来的单纯农业生产经营向多种市场经营转变,为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土地资源集约化经营、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具体实践。

“党组织领办红枣合作(联)社+国企”发展模式,守好枣乡资源的“红玛瑙”。在朱集镇南部1.5万亩枣林核心区,以党组织领办红枣合作(联)社为抓手,引入乐陵市土地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参与,实行“网格化管理、企业化运营”的红枣产业发展新模式,破解红枣产业发展瓶颈和集体农户增收难题。一是整建制流转。将枣林整体流转给国企,实现枣树由原来的“一家一户”经营向国企统一经营的转变。二是公司化管理。按照规模适度原则,招标产生四个管护公司,实现由原来的以村为单位的合作社管理向公司化管理转变。三是开发公益岗。抢抓全省公益岗政策契机,因需招录护林员队伍,并分配至各具体单元网格,全程监督枣树管护的每个环节,实现由群众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督的转变。四是多元化发展。开展枣林“护航”行动、枣药间作、枣豆间作、林下养殖等,实现由红枣经济向林下种植、养殖等收益多元化的转变。

目前,31个枣林村庄全部完成土地流转,划分枣林网格124个、管护片区4个,开发护林员公益性岗位100个,合作社实现了集体土地流转收入、管护分红、劳务服务收入、林下经济收益等4块收入,掀开了红枣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党组织领办粮食种植合作(联)社+国企+订单方田”发展模式,打造高标准良田的“红宝石”。在朱集镇北部2.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区,以党组织领办合作(联)合社为抓手,引入国企参与,探索推进“订单方田”模式,即积极发动群众入社,再将流转后的土地集中托管,最后按需进行高标准打造,这样就解决了“打造过程难、为谁造、打造后谁经营”的问题。一是实行整体托管。各村分头成立合作社,将农户流转后的土地交给合作社自营,或委托国企或种粮大户托管经营,使合作社可获得集体土地流转收入、托管服务收入、新增整理土地收益3块收入。二是进行高标准打造。将高标准农田分为“一般”高标、“黄金”高标和“钻石”高标3个梯队,进行分层次投入、管护,实现统一耕、种、管、收等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专业化托管服务。三是强化收益监管。每村设置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专班,对土地流转、高标准打造、托管经营全面监督。截至目前,已高标准规划良田2.7万亩、划分方田5个,大徐、大孙寨、孟家等15个自然村、1.2万余亩完成整村流转。

“一村一企”发展模式,培育集体经济增收的“红引擎”。一是注册村级企业。引导各行政村党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注册创办村级企业12家。二是整合闲置资源。全面摸排各村承包地、宅基地和公共用地等可用资产资源,盘活整合各村闲置资源,并由产权交易中心对资产资源等进行量化,出具权威资产报告证明,将其集中统一纳入村级企业实行市场化运营。三是建立村企合作。朱集镇党委积极引导国企与村企对接,由国企控股,村企同等享受国企信誉和资源。四是开展两类融资。一方面,由国企进行社会性投资经营,另一方面,根据村级需求发展产业项目,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收益”,唤醒沉睡资源,促进集体经济增收。

(作者系乐陵市朱集镇党委书记)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