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新”重“质” 赋能高质量发展

□李家贵

当前,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作为山东省唯一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同时又是纳入省会经济圈的七座城市之一,德州市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与任务,如何抓住新质生产力所赋予的机遇,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塑造新的生产关系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着力构建系统性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意味着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通过系统性政策支持,更好保障知识产权,为创新者减负鼓劲,激发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今年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持续聚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做大做强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近年来,德州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速创新主体培育,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充分印证了系统性政策支持的有效性。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忌“新瓶装旧酒”。2023年,德州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4家,同比增长33%,总数达到915家,这些企业成为推动德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可见,坚持把培育发展创新科技型企业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突破性创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必定是推动德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德州市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把产业底数、优势、劣势认识清楚,形成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产业图谱,进行精准有序招商,引入各类有潜力、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参与到当地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过程中。比如,以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山东智衡减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彰显了德州科技创新的十足活力。

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德州有底气、有信心,也必将求“新”提“质”,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奏响跃升产业能级的新质生产力强音。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