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贷”遭质疑:别把社会痛点当营销噱头


“彩礼开销不用愁,‘贷’来稳稳的幸福。”3月16日,一则关于“江西九江银行推出彩礼贷”的消息在网络传播,引发舆论关注。九江银行客服人员表示,九江银行并未推出“彩礼贷”产品,日后也没有上线的安排,海报图片只是宣传部门做的宣传。

一石激起千层浪。“彩礼贷”一出,瞬间成为舆论众矢之的。谚语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天下苦彩礼久矣,九江银行偏偏要“碰瓷”社会痛点,不少网友直呼“活久见”。

现实中,借钱、贷款送彩礼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娶不起”三个字,字字透露着辛酸,九江银行哪根筋搭错了,竟如此没有同理心?与其极力否认、狡辩,不如坦诚相见、知错改错。不接地气儿,不知人间疾苦,不懂公序良俗,自然要付出被舆论围殴的代价。

海报显示,“彩礼贷”最高贷款金额为30万元,申请条件包括“情侣一方需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等,贷款用途包括新婚旅行、购买汽车、首饰、家电等。可见,银行风控做得还不错,贷款也不是单纯用来送彩礼。该行一客户经理说得更明白:“彩礼贷”实际上就是“零花钱”,贷了款可以买车,也能送彩礼。

平心而论,为饱受诟病的“天价彩礼”背书,向公众的伤口上撒盐,不是银行的本意,而且“彩礼贷”的出现也不稀奇,之前就有类似贷款产品。据报道,江苏银行推出过“婚庆贷”、南京银行推出过“结婚贷”,农业银行也有参与,但这些金融产品擦边球打得比较精巧,未引起舆论大范围质疑。

九江银行看到了商机,也想创新营销方式,但犯了一个低级失误——公然把社会痛点当成了营销噱头,并且在客观上起到了助长“天价彩礼”的作用。换言之,“彩礼贷”惹众怒的原因,不只是使用了一个容易招骂的名字,银行“三观不正”才是关键。

此外,“彩礼贷”还在挑衅监管者。近年来,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消费特别是网贷公司“土味营销广告”等乱象已引起监管层重视。去年底,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背后的陷阱。同时,“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反复被监管层提及。九江银行把“彩礼贷”当成炒作噱头,也有诱导消费者过度负债之嫌。

中小银行的获客困境是客观存在的,但营销和创新不能没有底线,胎死腹中的“彩礼贷”就是一记警钟。晚报评论员 陈广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