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职场“荣枯线”:供需双方还需理性解读

张广

近日,新华社发文《“不敢换工作,跳槽没人要”,35岁成职场荣枯线:你是人力资源,还是人力成本?》的报道。文中,报道了一名35岁的IT人士“裸辞”后,找工作却遇到“35岁年龄限制”的难题。35岁真的成为职场的“分水岭”吗?供需双方如何理性破解这一年龄困局?

当前,在社会上很多招聘启事都明确规定了年龄35岁以下的限制。如果学历再高一点,可以适当放宽一些,而35岁这个年龄成了一种“尬存在”。有人分析道,“人不会永远年轻,但永远都有人年轻,当你25岁和35岁的人做同样的事,你是人力资源;当你35岁和25岁的人做同样的事,你就成了人力成本。”

看上去,似乎还有一定道理。事实上,这也反映了目前用人单位热衷于收割“青春红利”,用低成本雇用年轻人从事同质化、低水平市场经营的现实。从企业的长足发展来看,却是一种短视行为。

35岁是一个人最为黄金的年龄,个人婚姻住房问题基本已经解决,生活心态稳定,工作经验相对丰富,多年的社会摔打也磨砺了意志,积累了经验,正是可以发挥聪明智慧的最好时期。如果企业能够正确认识人才价值,即便是用工成本比年轻人要高一些,同样可以在效益增长中得以回报。对于一个35岁的职场人来说,过去的积累就是自己的资本,对于待遇好于过去的单位也会倍加珍惜,在工作中会更为稳定的“输出”,反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升级与突破。

当然,破除“年龄歧视”还需要政策方面的保障,形成有序的人才梯队建设,同样也能更好地破解延迟退休而带来的现实阻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