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李艳艳 王悦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齐河泉城海洋极地世界和欧乐堡、夏津德百温泉小镇、庆云海岛金山寺等一批特色旅游景区景点,成为德州的旅游名片。但我市旅游业发展仍然规模较小、布局分散、吸引力不强,对经济发展贡献度较低。突出问题有:旅游发展意识不强,文旅融合不够,全市缺乏总体统筹协同推进,中心城区带动能力较弱,形不成整体发展优势等。“十四五”时期,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应坚持问题导向,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机制,强化统筹协同融合,积极打造德州文化旅游特色品牌。
  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思路,积极探索我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机制。一要进一步加强市县文化和旅游管理机构和业务实质性整合,坚决破除“名合实不合”、文化是文化、旅游是旅游的机制障碍。二要深入挖掘全市文化产业资源,突出搞好著名历史人文、大运河文化、黑陶文化、扒鸡文化等产业化谋划、包装和项目推进,加快齐河博物馆群和平原、宁津等有关特色文化景点建设,努力打造德州特色文化产业亮点。三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加强文化创意,讲好德州故事,对现有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赋予更多德州文化元素,努力提升文化内涵,切实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统筹协同推进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和建设。必须深入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一要充分运用全域性整合思维、融合性系统思维和参与性共享思维,科学编制“十四五”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要切实增强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统筹协同谋划,切忌搞成各县市区现有旅游景点的一个简单“拼盘”,以真正起到对全市未来几年文旅产业发展的正向引领作用。二要搞好“十四五”文旅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的统筹谋划论证。市文化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搞好深入调研,借鉴先进经验,优化项目布局,切实防止县域之间旅游项目同质化、低水平竞争。三要建立完善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库,把文旅产业重大项目纳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盘子,切实保障项目推进和建设的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上级各类政策性支持,确保项目早建成、早见效。
  统筹搞好文化旅游策划和宣传推介。立足打造德州文旅产业特色品牌,加强总体策划包装和推介。一要聘请旅游专业机构高层专家,对德州各类旅游资源和要素进行统筹研究、精心策划,根据不同情况,科学设计德州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最优方案。二要下大气力搞活德州中心城区旅游,积极搞好大运河漕运遗迹、苏禄王墓、董子读书台、东方朔画赞碑等历史人文景点文化解读;汇集地方名吃,打造德州特色饮食文化;加强部门与企业组织协调,精选德州特色产品,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现代农业设施旅游、黑陶体验式旅游等。三是打造串联式精品旅游线路,依托齐河海洋极地世界、欧乐堡、博物馆群等,打造休闲娱乐、文化研学旅游线路;依托夏津德百旅游小镇,打造“看杂技、品扒鸡,泡温泉”旅游线路;依托乐陵冀鲁边革命纪念馆、宁津《大刀记》文博馆等,打造红色经典旅游线路等。四是统筹对外推介,策划设计整体广告专题片,以德州名义在中央和各地方媒体进行宣传推介,切实扩大德州旅游的知名度。
  统筹做好旅游发展服务保障。一要加快改善交通设施,重点解决好景点之间、景区之间不联不通的问题。要积极推进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快速旅游交通网络建设,重点建设市县旅游集散中心,发展旅游专线交通,完善公交、旅游巴士、出租车有效衔接、互为补充的市区旅游交通服务体系。二要根据旅游发展实际需求,在全市范围内形成高中低档结合、类型齐全、布局合理的旅游酒店接待网络,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要求。三要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行业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构建科学实用的旅游标准化体系,完善旅游集散网络,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引导、推介和咨询服务。四要加强旅游行业管理,畅通旅游投诉渠道,切实保障旅游消费者权益;加强对本地旅行社的业务指导,引导其搞好与各地旅行社的联系协作,努力把更多的外地游客引到德州来。
(作者单位:市政协经济委)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