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报道与思考 着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杨德林

    古村、古树、古祠堂、古戏台……走进浙江省桐庐县荻浦村,让人仿佛回到了旧时光。荻浦村位于桐庐县与富阳区交界处,320国道和杭千高速临村而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古建筑至今保存良好,多以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为主,孝义文化、古戏曲文化、古造纸文化、古树文化为该村的四大特色文化。荻浦村以弘扬“孝”文化为主,对传统农村进行创造性改造,吸引了大批游客,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桐庐县环溪村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因而得“环溪”之名,村中有500多亩荷塘。环溪村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后裔的聚居地。周敦颐写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表达对莲花的喜爱,环溪村则大力弘扬“莲”文化,如今已从一个无名小村变成了全国美丽乡村示范点,游客纷至沓来。

    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许多地方是从发展生态游、民俗游、文化游破题的。文化不仅带动了乡风文明、村容村貌改善,还成为一个市场规模宏大的产业。培育文化、经营文化成为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鲜明特征。2017年,浙江省共培育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1155个、特色点2328个,农家乐经营户20463户,从业人员16.8万人,带动就业45.4万人。接待游客3.4亿人次,增长21.6%;营业总收入353.8亿元,增长20.5%,其中,直接营业收入281.3亿元、销售农产品等收入72.5亿元,分别增长20.6%和19.9%。

    习近平总书记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愁是一种文化传承、一段美好记忆、一种精神风骨,而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支撑更是精神支撑。浙江省把优秀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开发置于战略发展的高度,顶层设计,高水平规划建设,一个个村庄成为了文化传承的载体,有了灵动和神韵。“以‘乡愁’凝聚流动的人群,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浙江率先启动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整体推进古建筑与村庄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村落人居环境的科学整治和乡村休闲旅游的有序发展。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柯介绍。

    今年“五一”假期,杭州发布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浙江省内前往杭州四区三县(市)的旅游人数增长快速,如富阳区龙门古镇“五一”当天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倍。从农业生产到休闲度假,乡村的优质资源被盘活。 2017年浙江省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积极培育旅游风情小镇,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提升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全面建设“诗画浙江”,着力推进从环境美向发展美转型,推进“美丽乡村”化身“美丽经济”,着力打造10000个A级景区村庄、1000个3A级景区村庄。

    深挖文化特质,杜绝千村一面。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说:一座城市若想由繁华上升到诗境,一靠景致,二靠故事。乡村的诗境是什么?就是生态、故事和习俗。景致是空间之诗,故事是时间之诗。比如,荻浦村就成功复活了文化,复活了乡愁,成就了一段故事。记者去荻浦村时,正赶上斜风细雨,烟雨濛濛中,绿树掩映的白墙黑瓦、绕房过屋的清渠活水和交错相连的石子小道,很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共鸣,体验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此外,荻浦村将过去的猪舍牛栏改造为咖啡馆、茶吧,结合古风文化发展休闲旅游业,让文化无处不在。

    高水平的规划设计,能让人于寻常之处发现文化之美。从浙江省德清高铁站开车约40分钟,便进入莫干山谷,沿途风景优美、建筑古朴,这里的精品民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在莫干山,越贵的房间越早被预订,以最耳熟能详的裸心谷为例,尽管一晚的价格高达五六千元,通常还是要提前一两个月预订。浙江的文化民俗游颠覆了人们传统的认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水平的规划设计,用现代经营理念聚合提炼多种文化因素,抓住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情感记忆。

    运用互联网思维寻找卖点,打造亮点。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饭店管理研究所副所长黄浏英用生动的语言剖析了浙江省淳安县开发建设千岛湖旅游风景区的案例,“千岛湖,原名是新安江水库,是新安江大坝截流后形成的人工湖,经过开发建设和旅游品牌升级,千岛湖不仅成为旅游胜地,还是知名的地域文化品牌,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 ”黄浏英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树立开放的互联网思维,确立主客共享发展理念,加强与广大网友的交流互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找准文化旅游开发的“卖点”。比如,千岛湖的名称、口号、标识、吉祥物等都是面向全国征集,打造了“千岛碧水画中游”“千岛湖,心灵的绿洲”等宣传标语。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