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89岁“最美党员”张星南捐献遗体

张星南生前时常为贫困学生捐款。

  □记者 王志强 通讯员 宋占文


  89岁老党员捐遗体

    2003年7月,禹城离休干部张星南填写了遗体捐献登记表。
    彼时,张星南80岁,“捐献遗体,器官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
    此前,这一想法遭到子女们的反对。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试着将她的这一想法转变,可是他们知道,捐献遗体不是张星南的突发奇想,为人民服务是她一生的追求,她曾说:“只有跟着共产党,祖国才有光明的未来,人民才有美好的生活,我自入党宣誓时起,就决心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捐献遗体就算我为党的事业尽最后一点绵薄之力吧。”最终子女们还是尊重了她的决定。
    2012年9月14日,张星南遗体捐献的愿望终于得到实现。这天下午,她的遗体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器官移植办公室主任李岚运至济南,用做医学研究。李岚对张星南高度评价:“张星南老师非常伟大,年龄这么大,遗体捐献供给医学研究,十分难得。”这家医院今年三月份通过山东省的批准,开始接收遗体做医学研究,张星南是这家医院接收的年龄最大的捐献者了。
    德州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介绍,张星南是我市第二例遗体捐献者,也是年龄最大的一例。此前,宁津县的大学生林英浩为我市首位遗体捐献者。
    张星南的生命定格在2012年9月13日晚10点半。禹城市民对“张星南”耳熟能详,“她可是我们禹城市的名人、好人,老人最后还捐献遗体,太伟大了。”
    禹城市委的一位机关干部对她的生平了如指掌:张星南是禹城市委办公室一名普通的离休干部,生于1923年10月,1947年考入复旦大学,1948年放弃学业投身革命。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0年来到山东省禹城团县委工作。她在1949年就写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虽历经磨难但是不改初衷,终于在37年后,她63岁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老有所为,像年轻人一样为党和人民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她曾先后被授予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和老有所为“精英奖”等荣誉称号。

  80岁决定捐献遗体一生匿名捐款无数

    作为离休干部,张星南的退休工资有3600元,她的节俭却让人吃惊:每顿饭却只吃一碗粥、一碟咸菜、一个馒头,家里竟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唯一值点钱的是一台21吋彩电,所有家当相加也难超过2000元。可是她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是极为大方的,省下的钱全数捐给需要的人:春蕾女童、特困家庭、洪水、非典……只要她知道的,次次都捐款。
    1995年10月,张星南获得了1000元奖金,走出领奖会场,她就将奖金全部捐献给了希望工程;2002年,禹城市报报道了伦镇大孙村的王庆候一家生活窘迫的情况后,她又化名“共产党员”为王庆候一家捐款200元钱,还主动认王庆候为亲戚,谱出一段佳话;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她又将700元钱送到禹城市红十字会……
    张星南以匿名、化名方式捐款的金额更是难以计数。禹城市老干部局的工作人员王春霞介绍说,有一次,外地的一位同志打来电话询问一个叫“服奉乐”的人,他们说这个人长期给该地2个儿童捐款,现在孩子们条件好了,想过来致谢。经过求证,发现“服奉乐”就是张星南的化名。
    1985年以来,她先后以“服奉乐”的名义向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福利事业及灾区群众捐款2万余元,资助4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每逢“七一”党的生日或在党的重大活动期间,她都自愿向党组织多交纳党费,先后有三次交纳1000元以上的党费。各类捐款累计达6万多元。
    “服奉乐——做服务,做奉献,乐在其中,我就是想尽量为人民服务,这样我心里快乐!”张星南曾这样解释这个名字。事实上,早在2004年,张星南即被查出患有慢性白血病、肺炎、慢性气管炎等疾病,而她却总把“夕阳无限好,分秒值千金”挂在嘴边,从未因病中断服务、奉献。
    2003年,她还填写了遗体捐献登记表。
    生病住院期间,她还拉住子女的手,一再叮嘱一定要将器官和遗体捐献给国家。此时她挂念的还是怎样为人民服务,躺在病床上的张星南委托亲人完成了最近一笔捐款,署名为“生在献”。“人生在于奉献,不在于索取”张星南的子女解释这个名字的意义。

  培育花木二十余万株全部捐献城区绿化

  “一顶破帽子,一辆三轮车,一个蛇皮袋子,一把铁锨,这就是她义务扫街的全套装备,20多年来没变样。”熟悉张星南的人都知道,上世纪80年代起,凌晨的禹城街道上就有了退休老人张星南独自扫街的身影。正是在她的带动下,原禹城县建委成立了环卫队。
    她从1983年11月开始义务扫起了大街,早上4点多起床,扫一遍要花四个多小时。就这样天天坚持着,20多年来,她清扫街道数万公里,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原县环卫队一名只干活不领报酬的编外队员。“清洁工”的经历,让张星南认识到了“绿”对城市的美、活力和韵致的重要。离休后,她来到园林处义务栽培花草苗木。1996年,禹城成立了城区建设绿化队,对她实行弹性工作制,来去自便。但张星南总是早来晚走,加班加点。为了掌握花卉的栽培技术,她先后自费上了上海的花卉种植技术函授班和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花卉函授班,订阅了十几种报刊;为了研究、摸索花卉生长的规律,她还把铺盖卷搬进了五六平方米的花室,吃住在里面,夏天蚊子成群,浑身上下被咬满疙瘩,小屋内闷如蒸笼。
    她的亲属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劝她不要在这儿受罪了,但她说:“没有人吃苦受累,哪里有城市的洁净与美丽啊,我是共产党员,我的时间也不多了,我要带头干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为了节约经费,她还到临街单位厕所里挑大粪沤制肥料,收集罐头瓶用于枝条的保温培育。几年下来,张星南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卉专家。她插条培育月季18万株,大叶黄杨7万多株,开垦绿地1万余平方米。还有种类繁多的其他花木,全部无偿提供给城区搞绿化。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约资金14余万元。人们亲切地称她老人家是“大地美容师”、“绿色使者”。“今年4月18日,我母亲身体不好住进医院,6月份出院后,她就又开始从公园里拾捡垃圾,说这样能够净化环境。在捡垃圾的过程中,腰扭了一下,再次住进医院,一直到她去世。”张星南的小女儿王慧敏说,捐献遗体对母亲来说,一是生命的延续,二是能继续为社会做点贡献,也是母亲这辈子最后做的贡献。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