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失的“奉献电波”

  河北省魏县农牧局新能源办公室主任郭海波,7年行走几万里,帮5万余农户用上了沼气池;他24小时开机,群众无论何时遇到困难,都能找到他。郭海波因公殉职后,他的手机依然开着,由他的妻子来接力他的奉献精神,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就像他还在大家的身边,随时倾听大家的心声,随时赶到最需要他的地方。

    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句千古流传的名句,就是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鲁迅先生说得好: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是中国人的脊梁。”弘扬奉献精神,需要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把无私奉献作为行为准则,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人生于世,如沧海一粟,微不足道,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接在一起,就会被社会所承认。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只要为民奉献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奉献与索取是人生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一问题面前作何种选择,是检验一个人思想境界高低的试金石。作为党员干部,先进性就体现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上。为党和人民去奉献,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快乐。

    一个执政为民的党员干部,肯定是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干部。老百姓真正想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不是蜻蜓点水的关怀,而是无时无刻就在身边的守护和扶持。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要把“一时”变成“一世”,始终保持公仆本色。从另一方面说,人民群众也最容易把领导干部的举止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尺,领导干部带头奉献,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即使媒体没有宣传,也会是“点燃一支烛,照亮半边天”,为群众所仿效。

    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落实为民奉献,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一定要把它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把严于律己、甘于奉献作为立身之本。必须戒除“官”欲,立志为民做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始终把自己定格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要有“得一官不荣,失一职不辱”的心态,正确对待个人的升迁;必须戒除“权”欲,时刻想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予的,当拥有权力时,别忘了责任,当运用权力时,别忘了党的宗旨,当感受到权力会带来某些便利时,别忘了干部群众的监督,真正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必须戒除“贪”欲,绝不谋取政策规定范围以外的个人利益,清正廉洁,拒绝诱惑,管住小节,保住大节。必须控制不恰当的表现欲,防止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真正做一个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不计名利、不事张扬的人。

    孔繁森、焦裕禄、“草根书记”杨善洲、沈浩……一个个感人泪下的人物事迹,上演着奉献精神永不消失的传奇。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时时刻刻、处处事事为党为人民做奉献,以自己的事迹行动唱响奉献之歌,聚沙成塔,聚小溪而成江河大海,把我们的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平原 王芳 ■言论投稿信箱:debaoshy@163.com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