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连杰:传唱“哈哈腔” 快乐度年华

崔连杰

    古铜色的脸庞,须发皆白,虽然已经是78岁的高龄,但30多出“哈哈腔”仍能随口唱来。他就是“哈哈腔”传承人、宁津县时集镇崔庄村村民崔连杰。

    据老人介绍,崔庄村以传唱“哈哈腔”而出名,外村姑娘以嫁进崔庄村为荣,她们“不图崔庄宅子地,图得每年两台戏”。足以见得崔庄“哈哈腔”在周围的影响。

    “哈哈腔”在表演行当方面虽然生、旦、净、丑皆有,但以小生、小旦为主要行当。整个剧种的表演特点以细致、逼真、轻松、幽默见长。在戏中,各种行当常常出现一些引人发笑的表演动作和诙谐风趣的唱念,因此,“哈哈腔”是一个具有喜剧表演风格的剧种。由于“哈哈腔”本身就具有幽默、滑稽风格,所以唱“哈哈腔”的人自然就形成了乐观、开朗的性格。崔连杰亦如此,虽然他经历了大学生到农民等种种经历,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崔连杰学唱“哈哈腔”并非刻意。在他六七岁的时候,“哈哈腔”在当地十分盛行,在爱唱“哈哈腔”的人中,以能唱近百出戏的崔亭敬最为著名,被群众称为“戏神”。崔连杰7岁时开始跟崔亭敬学唱“哈哈腔”,一学就是六七年,凭借着聪慧的头脑和良好的歌唱天赋,他很快就能随口唱出30多出戏。

    “哈哈腔”给崔连杰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959年,学习成绩突出的崔连杰不加思索地报考了河北省文学院戏曲文学专业。三年后,由于自然灾害,学校需要减员,崔连杰这个当时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只好回家当了一名农民。直到1985年,他们这批上了3年学的大学生才拿到河北省文化厅补发的大专毕业证书。虽然是农民身份,但有了上大学戏曲专业的学习经历,崔连杰回乡后先后在县“四青”工作队、文化局等单位工作。在此期间,崔连杰曾和 《大刀记》的作者郭澄清一起工作,他创作出《卖猪记》《队长太太》等“哈哈腔”剧本和《入党介绍人》《礼物》等小说题材的作品,并在《宁津文艺》上发表。

    1982年,由于是临时工身份,崔连杰再次回家务农。之后,他开始培养“哈哈腔”爱好者学唱“哈哈腔”。他的徒弟遍及全县各个村庄。宁津镇詹庄20多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慕名请崔连杰教唱“哈哈腔”,并在2003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举办的“中华荟萃”节目中获得了一等奖。

    波折的人生、多舛的命运没有改变崔连杰乐观的性格。他告诉记者,他会唱着自己最喜爱的“哈哈腔”快乐的生活下去。

□本报记者 井璐 本报通讯员 王猛 刘长松

■相关链接

    “哈哈腔”,又名柳子调,艺人口语呼之为“合合腔”,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地方小戏,由冀东南和鲁西北一带所流行的民间弦索小曲衍变而成,流传于我市宁津、乐陵一带,河北省的保定一带也曾盛行。 “哈哈腔”传统剧目有一百余种,以喜剧风格见长,代表性剧目有《王小打鸟》《三拜花堂》等,另外还有《小过年》《摔纺车》等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这些剧目乡土气息浓厚,戏文通俗易懂,深受农民欢迎。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