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法院黄河涯法庭发挥“共享·云解纷”法治党支部引领作用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董建新 通讯员李淑英)近日,德城区法院黄河涯法庭发挥“共享·云解纷”法治党支部引领作用,联合黄河涯司法所和矛调中心调解员,妥善化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该案中,被告鲁某向原告某银行申请小额贷款,合同约定银行向鲁某提供5万元信用额度。合同到期后,鲁某未按约定还款,银行遂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受理后,法官立即着手调查案情,安排调解员与双方当事人沟通。

由于该案事实清楚、争议不大,双方当事人均同意诉前调解。依托“共享·云解纷”法治党支部,黄河涯法庭联合黄河涯司法所引导双方当事人对还款金额、还款方式达成一致意见。考虑到被告在外地工作,调解员运用在线调解模式引导双方达成协议,法官线上进行司法确认。目前,该案已顺利解决。

黄河涯法庭位于城乡接合部,民商事案件频发多发。今年以来,法庭充分发挥前沿阵地作用,推动共建共治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联合镇街党委、派出所、司法所共建“共享·云解纷”法治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激发党支部各成员单位凝聚力、战斗力,促进业务深度融合。

法庭在辖区内选聘两名熟悉法律政策的党员干部作为法治党支部专职调解员,在各社区吸收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当地村民作为社区兼职调解员,处理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搭建“发挥优势乡贤调、整合资源镇街调、集体会诊法庭调”的全链条云端解纷模式,对于未形成诉讼的民事纠纷,由兼职调解员进行初步化解,并报专职调解员备案。对于已形成诉讼的纠纷,由法庭将案件指派给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调解员,由调解员主持并委托社区兼职调解员多方配合。对调解过程中遇到的争议事实、证据确认、法律适用等问题,由法官通过微信群、法院云庭远程设备等进行远程线上指导,真正实现矛盾纠纷“家门口化解”。

同时,黄河涯法庭推动法治党支部各成员单位之间签订诉源治理共建协议,将收案数、调撤率、执行到位率等指标纳入综治考核。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专题会议,确定次月法治党支部工作重点,由法官或调解员提前介入派出所治安调解,防止矛盾纠纷“民转刑”。同时,聘请辖区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监督员,整合社会资源,全程监督纠纷化解工作。近年来,黄河涯法庭先后荣获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省“青年文明号”、全省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基层政法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共建共治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有效实现矛盾纠纷高效实质性化解,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德城区法院黄河涯法庭庭长李洁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