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锐,平原县第二中学教师,从2009年开始照顾因脑梗瘫痪的父亲(继父),每天喂饭、擦洗、搬挪,从无怨言,始终如一,用瘦弱的肩膀支撑起一个濒临破碎的家。朴实无华的蔡锐,用她的诚心和孝心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面对不幸,她选择勇于面对
1994年,母亲带着年仅12岁的蔡锐,嫁给了他现在的继父于福成,重新组建了家庭,一家人相互尊重,日子过得很幸福。但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5月18日,继父突然患上了脑梗,生命垂危,这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以后的日子怎么过,这个家庭就这样垮了吗?不能,绝不能!看到继父痛苦不堪地躺在病床上无助地看着一家人。她擦干眼泪,紧紧地抓住继父和母亲的手,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家撑起来,把继父照顾好。在济南住院期间,本就有心脏病的她,不分昼夜地陪伴在继父的病床前。每两个小时给继父翻一次身,每四个小时就用胃管打一次饭,白天累了就勉强在继父病床前趴一会,晚上铺张垫子就睡在走廊里。亲戚朋友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多次劝她回家休息几天,但都被她婉言拒绝了。经过积极抢救和她悉心照料,继父最终安全渡过了危险期。可是医院的专家却告诉她:“你父亲的命是保住了,但是行走能力、语言能力,甚至吞咽能力都没有了,以后他的后半生全靠你照顾了。”此时,还有人“提醒”她,“他只是你的继父,你这样不顾自己身体付出不值得!”她平静地说:“继父也是父亲,照顾好老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面对现实,她选择默默坚守
2009年7月,继父出院回家后,吃喝拉撒都需要有专人照顾。由于母亲年老体弱并且有心脏病,没有能力照顾继父,蔡锐的丈夫工作比较繁忙,还要照顾好孩子,她主动担当起照顾继父的主力责任。多年来,她从不向别人抱怨,干好本职工作同时,全力照顾好继父的起居,吃饭无法直接吞咽,她就一口口地喂饭,一顿饭常常一喂就是1个多小时,甚至中间还要热两三次。为了帮助继父尽可能地恢复好一些,她经常访名医、寻良方,甚至还买来专门的书籍,自学起了中医知识。每天,她坚持为继父做康复训练,不厌其烦地给继父针灸按摩、煎汤熬药、捶背按腰,经常累得站不起来身子。为了增强继父的抵抗力,她时常托人在外地买名贵药材、补品,而她自己却从没有吃过一口。为了让继父及时吃上特效中药,每到月底,无论刮风下雨,她都准时凌晨五点起床,坐公共汽车到济南给继父拿药,路上顾不上片刻休息,中午还要及时回家照顾继父。为了给继父提供一个舒适卫生的环境。她买了两台洗衣机,继父的被褥、衣服脏一点,她就洗换,每天都是一堆一堆地洗,一件一件地换。一次,同事到她家串门,看到她继父干干净净的病榻,立即竖着大拇指称赞道:“家里的大爷有你这样的闺女真是有福气。”为了避免继父得上褥疮,她和母亲搬不动继父,就专门请人做了个小型电吊车,每天用吊车把继父从床上挪到轮椅上,然后用轮椅推着继父四处走走。2011年,她所住的家属院面临着拆迁。为了让继父能够到外面见见阳光、解解闷。她又租了一套平房。冬天冷了就搬到楼上住,夏天就搬到平房住。四年多的时间里,她搬了9次家,这其中的付出和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和理解的。为了让继父始终保持乐观坚强的心态,她总是耐心跟继父讲过去快乐的事情,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继父的病情有了很大好转,人也比没得病前胖了十多斤。然而她,却因为劳累过度疾病缠身,心脏病屡屡加重,甲状腺功能低下、膝盖疲劳过度,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随之而来。但是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坚持无微不至地照顾继父。
面对未来,她选择坦然面对
2014年底,家里拆迁安置的房子终于分下来了,而她和母亲把房产证毅然改到了继父亲儿子的名下(原来房产证在母亲名下)。对此,有人说她傻,还有人对她说:“你照顾继父这些年,也该有点说法吧。”可她并不解释,而是依然默默照顾继父。为了以后能天天用轮椅推继父出来走走,她放弃了多层楼房,自己又多拿了4万多块钱的拆迁安置补差款,选择了有电梯的小高层。
由于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她自己用三轮车一点一点地把家具从租住的房子往新楼房的地下室里运。为了搞装修,她自己一个人整整忙活了两个月才把房子装修完毕。那段时间里,她就像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早上经常6点出门,下班后四处购置材料、联系施工人员;回到家后,又赶紧给继父做饭、洗衣服、按摩……对此,蔡锐说:“新楼房有电梯,以后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我都能推着继父四处走走了。”
蔡锐的真诚和孝心也感动着自己的丈夫,丈夫主动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并且一有时间就和蔡锐共同照顾继父,一家人相互扶持,用爱心共同维护着和谐的家庭。面对今后的生活,蔡锐说,“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地照顾好继父”。没有豪情状语,却字字感人至深,充分诠释了蔡锐无怨无悔的执着和坚毅。中华民族传统女性爱亲敬亲的美德在她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
走过六年填满艰辛的时光,她瘦削的面庞依然灿烂如花。她用善良的心、炽热的爱、无私的行动,抒写了浓浓的爱亲诗篇,奏响了一曲令人叹服的孝老爱亲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