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刘畅

26岁的园园(化名)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在生活中也面面俱到,明明工作稳定、家庭幸福,但却总会因为小事陷入自我否定,“我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我真是没有用。”每当事情的发展方向不尽人意时,她的内心便会出现这样的声音。

在咨询室中,园园道出心里的苦恼。她说,小时候,每次妈妈叫她做事情,她没有做好,就会被指责“真笨”。她很想把每件事情都做好,变得跟别人一样聪明,让妈妈高兴。可是她发现,她越想把事情做好,就越做不好。

参加工作后,园园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生活中需要兼顾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受出现的频次也越来越多,她每天都因没做好事情而感到很懊恼,生气自己怎么一点小事情都做不好。甚至如果一件事情完成后,周围人没有主动给予肯定,也会令她产生自我质疑。

“我总觉得,只要事情做得不好,就会落下话柄,被人批评。”她认为,哪怕别人没有明着批评自己,背地里也一定会说“她不怎么样嘛”。一想到这些,园园就非常痛苦,像有一千只小猫在挠她的心。

分析:学会接受失败,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父母家庭教育的方式,让园园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做事精益求精,力求把事情做完美的模式。即便是一件小事儿,只要没有达到自己心目中的“好”,就否定自己,认为是自己不够聪明。这样的模式深藏在她的潜意识里。只有达到完美的“标准”,才不会被妈妈指责“真笨”,这是她小时候的经验。只有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她才可以让妈妈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好的,才可以让妈妈不会因为自己而不高兴。

“那个小园园太爱自己的妈妈了,太想做一个让妈妈开心的孩子了。这种愿望很强烈,每当做事情的时候,心里总有一根弦紧绷着,尽管自己努力在做,还是会担心,怕妈妈不满意。”韩明芳分析,园园潜意识认为自己就该将所有事情做到完美,可是,每个人能承担的事情都是有限的。一旦超出了负荷,不满、无力的情绪就会越积越多,也就形成了内耗。

在她还沉浸在“我真没用”的情绪中时,韩明芳问道:“就算是没用,那又怎样呢?”

她一时间愣住了。韩明芳开始慢慢引导她抛弃自责,让她先问问自己:“我就是没办法把所有事情做到完美,又能怎样呢?”

以往的她,因为不想承认自己“没用”,所以总是无力、焦虑、自我攻击,这才是她困扰的原因。当她试着接受现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一切反而会慢慢好起来。

建议:打破“完美”和“满意”之间的错误联系

“人都有一个自我实现的核心价值,希望自己变漂亮、变可爱,被别人喜欢。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得达到很高的条件和要求,才可能被很多人喜欢。这就导致我们深深的自卑和焦虑。”韩明芳建议,为此,可以尝试以下三个方法:

其一是只和自己比较。将自己的核心目标定为100分,看看自己当下能得多少分。将这作为一种内部的奖励机制。比如,如果你更看重自由时间和个人空间,去享受更多生活趣味,那么没有升职、不必加班就是一件幸事,可以将升职排除出你的价值体系中。你的100分标准,来源于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自然有更多连结,提高生活质量等等,而不是和别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挤破头。

其二是使用“反完美主义表”。你可以计划好要做什么事情,跑3公里、看一集新出的美剧、晒太阳、写日记等,然后记录下你从这些活动中实际获得的满意程度。估计一下自己完成每项活动的完美程度。用0-100%之间的数字标识,同时还要用0-100%之间的数字记录每项活动的满意程度。使用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打破“完美”和“满意”之间的错误联系。

其三是化整为零。最有效的自我进步,是学会把一个任务分解成若干个易于管理的部分。每个部分限定时间,规定时间一到,不管有没有完成,都要立刻停止,然后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时,你往往会发现工作效率和情绪,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变。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