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热持续升温,是应对未来,还是逃避现实?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赵祜昊见习记者王浩宇

近日,研究生考试笔试成绩公布,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应届毕业生并未选择走上求职之路,而是开始了新一轮的备战。当前,考研已成为众多本科生的首选,宿舍集体考研、全班考研的现象比比皆是。

大学生选择考研,是为了提升自身能力,还是为躲开毕业高峰期?都去考研,究竟有无必要?近日,记者对话部分考生和高校老师,听听他们的故事和观点。

考研失利,决心再战

今年21岁的小陈是一名德州籍大四学生。去年7月,她下定决心考取当时就读院校的研究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每天早上6时起床,洗漱用餐后便前往教室,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

“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我基本全天都待在教室里,等到宿舍临近关门再回去。”在小陈看来,备考研究生的生活与高考前夕无异,看网课、刷题、背书早已成为日常,虽然两点一线的生活十分枯燥,但为了成功上岸,她一直在坚持。

作为一名艺术生,小陈有着不错的专业能力,但文化课成绩并不出众,其中英语这一学科始终是她的短板。为此,她多方打听,得知可以将考试科目中的英语替换为日语,难度相对较低。“当时觉得这就是一根救命稻草,似乎只要学好了这一科,上岸就在眼前。”用日语考研成了小陈眼中的一条“捷径”,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她发现,自己低估了这门小语种的难度。

为了把握住机会,小陈将大量时间用在学习小语种上,而其他科目的学习因此受到影响。最终,她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日语成绩,但由于发挥失利等原因,总分仅296分。

“虽然分数线还没有公布,但这样的成绩基本宣告我无缘研究生了。”从备考时的争分夺秒,到走出考场后的如释重负,再到查成绩时的心灰意冷,几个月的时间里,小陈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身边很多学艺术的同学基本都去当老师了,有在教育机构的,也有考教师编的,但我并不喜欢这个职业。举行招聘会时我都在备考,错过了找工作的绝佳机会,所以打算从现在开始继续备考,争取明年顺利上岸。”

就业竞争激烈,考研成为“缓解剂”

大学生们为什么会执着于考研?记者对多名德州高校应届毕业生及域外德州籍应届毕业生,就考研及就业情况展开调查。

在调查的5个班级中,艺术类、理工类、文科类专业均有涉及,其中近半数的学生选择考研。艺术类学生中考研人数相对较少,在20%左右;理工类在60%左右;文科类相对较多,在70%左右。

选择就业的学生人数与考研学生人数差距不大,但在就业的学生中,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不对口的学生达27%左右,就业满意度相对较低;在查询分数后,感觉考研失利的学生中,近60%的学生决定就业后择期再次考研。

记者发现,选择考研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中,多数学生是为了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但也有学生称,起初自己并无考研打算,但在发现身边朋友都在准备考研时,受其影响而选择加入。更有部分学生,由于专业限制导致就业受阻,选择跨专业考研,适应就业形势。此外,也有不少学生因种种原因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选择考研来延缓就业。

“我学的是设计类专业,本打算毕业后找家不错的企业从事产品设计类工作,但在实际求职中却屡屡碰壁。”就读于济南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许,打算回到老家德州工作,但在实际找工作的过程中,她却发现心仪的岗位格外稀少。

薪资要高、双休要有、前景要明朗……一系列择业条件从小许口中说出,而满足这些条条框框要求的岗位格外稀少,费尽心思找到后,却又发现自己的能力条件无法满足岗位要求。

“线下招聘会和线上求职网站我都尝试过,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且身边不少人都选择了考研,所以我也决定试试。”小许告诉记者,由于考研是临时起意,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最终成绩也很不理想。

面对考研失利和就业碰壁的双重打击,小许对于今后的规划感到十分迷茫。“我觉得还是先找个差不多的工作,如果能遇到合适的工作就跳槽,不然就继续学习二战考研。”小许说。

室友集体备考的“酸甜苦辣”

漫漫考研路,有人与孤独做伴,独自备考;也有人与朋友同行,团结互助。

就读于德州某高校的大四学生小张和她的舍友便组成了一个四人考研集体。“我们几个人特别聊得来,经常睡觉前围在一起,闲聊一段时间。”小张说,由于就读院校并不“出众”,入学后,在与室友交流时,得知另外三人抱有考研的打算,希望能考入名校,去学自己心仪的专业。

在室友的带动下,本就对自己就业前景感到不满的小张也决定借助考研提升自己,四人一拍即合,开始为考研做准备。

半个月的时间里,她们四人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和老师沟通,制定了一套学习规划,明确了自己的目标院校。“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大学、延安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这可是我们精挑细选出来的学校,虽然不知道最后的结果如何,但我们一定会努力向着目标奋斗。”小张坦言,能遇见志同道合的室友,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大家有着相同的目标,不仅可以同步作息时间,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当遇到难题时,还可以相互讨论。

回想起备考的过程,四人都觉得是一场磨难,虽然期间也产生过放弃的想法,但环顾身边舍友,看到她们努力的状态,便会重新振作。“备考中最难的就是起床,虽然我们计划的是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但实际中,即便刺耳的闹铃响个不停,我们依旧会‘赖床’一会儿。”小张告诉记者,“赖床”算是她们四人的一个共同点,虽然起床会晚一会儿,但投入学习状态后,她们都十分认真。

“虽然成绩公布了,但是否能够考入心仪的院校还是个未知数,回想备考过程,真是太辛苦了。”小张说,如果未能顺利上岸,她便打算选择就业,但室友的想法却和她大相径庭,坚持要考入理想院校。

“考研”不是成才“独木桥”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继续增长,达到474万人,创下新高。

对此,记者采访到多名高校老师,请他们就当前的考研热现象进行分析。他们普遍认为,考研人数的持续增长,存在多种成因,而严峻的就业形势是造成考研热的主要原因。

一名老师认为,在庞大的考研群体中,虽然多数学生希望通过考研的方式继续提升自己,但也存在就业压力大,被迫选择考研来逃避就业。

考研人数的持续增长与高校教育也存在一定关系。很多高校将考研录取率当作学校办学成绩的重点,从入学便开始鼓励学生考研。

此外,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本科学历相对“贬值”,本科生就业竞争加剧,很多就读院校名气小或所学专业冷门的学生就业难度相对增加,继而选择通过考研提升自身竞争优势。

一名老师认为,考研是学习更深层次知识的途径之一,研究生在多数企业中的薪资待遇普遍高于本科生,但考研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考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备考,而这必然会占用本科阶段的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时间,进而影响本科阶段人才质量。

同时,除了医学、法学、金融学等本科难以就业的专业外,其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是否考研,应在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后再做决定,如人力资源管理、人工智能、汉语言文学等本科阶段就是能很好就业的专业。除了对自己未来有明确规划的学生外,其他学生还是建议以就业为主要目标。

高校老师们建议,高校应提高本科阶段学生的教育质量,在专业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培养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应杜绝“唯学历论”,在招聘过程中侧重个人能力,从而解决人才不适用、不够用、不被用等问题,让更多的本科毕业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