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旅游让春节假期更温馨

□黄晓龙

春节假期临近,不少市民计划外出游玩或带上家人旅游过节,在放松心情、尽享旅途风光的同时,也应让文明常伴左右,在衣食住行中彰显文明风尚。唯有当文明出行成为一种自觉,春节假期出行才会更加温馨祥和。

做到穿着文明。文明着装是对他人最起码的尊重,尤其是在公共场所,着装得体是每一位公民外出旅游必备的素质。各地也将其纳入文明行为规范,《蚌埠市公共文明行为八条》中明确讲到“穿睡衣勿出门”;《德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公民应当遵守的公共秩序文明行为规范就包括“着装整洁得体,不得赤膊光膀”。文明着装,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

做到饮食文明。光盘行动、小份餐食、剩菜打包,随着一系列有力整治举措的推出,节粮减损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但是,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一些人习惯于好面子、比阔气,导致浪费。科学点餐、拒绝铺张、以“剩宴”为耻,才应该是最时尚的消费共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也是每个人应有的修养和礼仪。

做到住得文明。关上酒店房间的门,就是游客自己的私人空间,离开公众的监督,游客的举止行为,成为检验文明的试金石,游客离开酒店时留下的不仅是背影,还有自己的文明素养。住得文明,是一个人的“里子”,在公共场合,更要爱惜酒店公共设施,做到不污损客房用品,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贪占小便宜,用文明行为做实“里子”。

做到行得文明。在文明出行方面,文明驾驶是重要一环,每逢节日假期道路拥堵几乎成了“标配”。值得注意的是,除去一些客观因素,很多时候不文明驾驶是导致公路拥堵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少人因急着出游,越是看见拥堵的长队,越容易频繁变道或加塞,不但加剧了拥堵,还容易引发事故。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如今,交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驾驶文明”也应同步“进化”,每逢过节“堵堵堵”的局面才能得到更有效改善。

做到言谈举止文明。“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体贴、诚实、有礼貌的语言,可以止息一场不愉快的争吵。“好好说话”是一个人的文明底色,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润滑剂,更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同时,在交谈中,不能东张西望、面带倦容、哈欠连天。礼仪是一门科学,更是文明出行的“必修课”。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