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田军

每每看到、听到“母亲”一词,我的眼前呈现的首先就是外婆慈爱的双眸和笑容,从日出到日落不曾停歇的脚步……

我的母亲是小学教师,她的敬业使我自幼由外婆带大,所以对母亲最初的感受来自外婆。

每天,当我睁开眼睛,首先看到的一定是堂屋灶台上的袅袅热气,听到的一定是“饭熟了”的喊声。要么就是正坐在灶台旁的外婆边续柴火边柔柔的话语“快熟饭了,起床吧”。有玉米饼,一定是我吃铁锅边上烤出的玉米饼饹馇,喝粥就着外婆调制好的小咸菜,香极了。如果没有玉米饼,就会是这样的一幕:“丫儿,再睡会儿吧。”等姨们上学走了,外婆就像变戏法一样端来一碗或细如发丝的面条,或小巧如珍珠米粒般的面棋子,当然,上面一定会卧着一个圆圆的鸡蛋,满屋散着老磨坊才能磨出来的香油的香气,“快,趴窗台上快吃去。”这是外公都没有的待遇。

外婆就这样温温暖暖地陪着我,直到10岁我来到妈妈身边。

对妈妈最深的记忆,是妈妈的备课本,每天晚上,她总是趴在她的备课本上伏案写啊写,我走到她身边时,她总是会顺手递给我一本书:“去!看书去。”

没人陪我聊天了,因为爸爸当兵在外,所以看完书我必须自己洗漱早睡。几乎每天晚上起夜都会看到妈妈还在灯下纳鞋底、缝衣服,但早晨我起床后小小房间一定是窗明几净、早饭已经熟了,即使是简单的热水冲鸡蛋、热好的馒头就着调制好的小咸菜,也一定是让我吃了热热的早饭再出门。

当然,妈妈是不吃鸡蛋的,她会给自己调制一碗特制的汤水喝——少许葱末或香菜加上几滴酱油、香油或醋。后来,我主动抢过咸汤水让妈妈喝一半鸡蛋水。在那个粮、油、肉都要用票供应的年代,妈妈总能节省出一点香油、白面等,每到周五下午放了学让我给姥姥带去。

妈妈对我要求非常严格,我每日必须能背出当日学过的知识,必须能准确回答出她的提问,必须按规定好的时间起床、睡觉、打理个人卫生,衣物必须平整无褶皱,学习用品必须整齐有序排放达到伸手即得的程度。

最让我不习惯的是每到周末去看爷爷奶奶时,妈妈一定嘱咐我:“不许给爷爷奶奶要吃的。”

“自己的爷爷奶奶,为啥不可以?”

长大点我明白了:在铁路工作的爷爷一个人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奶奶和上高中的叔叔。可我从来没有在奶奶家嗅到过一丝异样,手能触及之处永远是无灰无尘,目之所及永远是整整齐齐,一如我的妈妈整理过的房间。

终于有一天,我也有了女儿,而女儿也有了自己的女儿!

看到初为人母的女儿温婉地与她的新生宝宝聊天,那种温情常常让我想起母亲和母亲的母亲。

我感受到了女儿如我外婆一般如水的柔情,体悟到了女儿如我母亲一样的睿智坚强,领会到了女儿如我婆婆一般的仁厚包容,当然,还能觉察到女儿点点如我的无怨无悔。

“妈妈,我小姨来电话了。”女儿顽皮地拽拽我的头发。

“姐,大新闻,咱老妈今天开始写日记了!”

我接过电话,边听着82岁老妈的叨叨,边拿出珍藏的母亲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备课本,老妈书写得自然舒展又刚劲有力。看久了手机电脑的打印字体,那泛黄的备课本弥漫的是岁月的味道,那一撇一捺传承的是榜样的力量啊。

“……我练练字啊,还锻炼四肢和小脑,不给你们添麻烦呀……”耳边听着老妈的叨叨,我感到温暖而美好。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