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眼看山东|微山湖打造生态环保型5A景区

7月18日至24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法治日报等央媒,用镜头聚焦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休闲、环境保护、“三农”发展、乡村振兴、工业生产、海洋经济、对外贸易、专题调研、精彩暑假、法治宣传,以及致敬抗战老战士等。

图片是凝固时光的艺术。从外眼看山东·央媒一周图片撷英,既可以发现山东之真、山东之善、山东之美,以及山东之精彩、山东之活力,又可以看到亿万齐鲁儿女奋力前行的铿锵脚步!

一、主打图片

本期主题:旅游休闲

济宁:微山湖打造生态环保型5A景区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确定1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湖旅游区成为我国新晋的12家5A级景区之一。

微山湖旅游区面积达76.78平方公里,旅游区内有微山湖湖区、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微山岛等不同生态景观,也是南水北调输水通道和水源调蓄区。

近年来,微山湖旅游区所在的微山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生态环保型景区。通过铁腕治污、增殖放流、退渔还湿、退养还湖等一系列措施,使微山湖旅游区水质长期稳定在地表水三类标准,鱼类陆续恢复到近百种,水生植物78种。微山湖旅游区正以“水清荷绿鸟飞翔”的生态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摄

冠县:“以花为媒”,助力乡村振兴

日前,游客在冠县烟庄街道玫瑰小镇的玫瑰种植园里拍照。近年来,冠县烟庄街道发掘乡村田园风光资源,“以花为媒”,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脱贫户”的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拓宽玫瑰市场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李睿 黄秀秀摄(农民日报7月18日7版)

二、面孔

致敬抗战老战士——张新三

1937年7月7日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中华儿女经过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终胜利。值此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采访拍摄了数十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向老战士致敬,向伟大的抗战精神致敬。

6月28日在济南市拍摄的抗战老战士张新三。

张新三,山东济南人,1931年生,1944年参加八路军担任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朱峥摄

致敬抗战老战士——周绍文

1937年7月7日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中华儿女经过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终胜利。值此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采访拍摄了数十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向老战士致敬,向伟大的抗战精神致敬。

6月13日在陕西省西安市拍摄的抗战老战士周绍文。

周绍文,山东莱芜人,1925年生,1944年在莱芜县大队参军。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

三、微观山东

阳谷:花样种植

近日,在阳谷县寿张镇丁集村党支部领办的花样种植示范基地内,农技人员和村民在查看胡萝卜生长状况。近年来,当地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党员示范+电商+农户”模式,发展推广粮、油、菜、种子等带状复种花样种植经济,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带动农民和集体增收。白素敏 李贵波摄(农民日报7月20日6版)

高唐:科技特派员指导种植户科学种植糯玉米

7月7日科技特派员马丽霞(左二)在高唐县汇鑫街道王贵村超辉种植合作社指导种植户科学种植糯玉米。刘凯摄(科技日报7月20日7版)

平邑:大暑将至农事忙

7月21日,在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下坡村,村民在管护晚熟葡萄。

大暑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进行田间管护,田间地头呈现一派农忙景象。新华社发(武纪全摄)

郯城:黄草编出致富路

7月18日,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草编合作社社员用直播的方式推销草帽。

夏日里,临沂市郯城县农民种植的7万余亩黄草进入收获季节,农民忙着收割晾晒、编织成草帽、草鞋等工艺品。当地草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电商+农户”的经营形式,将草编工艺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周边4000多人通过种植、编织黄草走上了致富道路。新华社发(房德华 摄)

东昌府:巧手“编”出增收路

近日,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教场李村巧手草编工作室,几名农家女在利用玉米皮编织草拖鞋。

为帮助村民实现居家就业和就近就业,2020年,教场李村成立巧手编织有限公司,组织本村及周边村庄的农村妇女,以玉米皮、庄稼秸秆等为原料,编织手提包、水果篮、草拖鞋、枕头等,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每月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张振祥摄(中国妇女报7月22日6版)

日照:渔民在海洋牧场深海网箱养殖区集中捕捞

7月19日,渔民在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海洋牧场深海网箱养殖区集中捕捞。目前,日照共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7家,建成深水抗风浪网箱628个,上半年实现渔业产值21.16亿元,同比增长3.8%。朱元理摄(经济日报7月21日1版)

青岛港:上半年新增航线15条

7月18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车船如织,整个港区十分繁忙。今年以来,青岛港依托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平台,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航线不断丰富和迭代,上半年新增航线15条,船舶靠离艘次同比增长4.39%。 吴绍洋摄(经济日报7月21日12版)

烟台港:中非双向物流通道再添新航线

7月22日,满载工程机械的“拉格喜”轮从山东港口烟台港起锚驶往东非坦桑尼亚,标志着山东港口烟台港中非双向物流通道再添新航线,进一步织密对非货运航线网络。张 超摄(人民日报7月24日3版)

荣成:造船企业赶工忙

近年来,荣成市石岛管理区积极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强化产业链合作,使修造船行业在逆势中回暖。其中,有造船公司的生产计划已排至2024年。

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在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天然气船等领域取得进展。今年上半年,我国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一;6月,新承接船舶订单环比增长107%,造船完工量环比增长64.2%。

图为7月19日,在荣成市石岛管理区一处造船厂区内,泊位上停满了正在建造的各类大型船舶。李信君摄(光明日报7月20日4版)

莘县:就业帮扶促增收

图为聊城市莘县飞泰纺织有限公司的纺织工人正在车间加紧赶制高支棉纱订单。

为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聊城市乡村振兴局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扩大公益性岗位,切实提高务工者收入。今年以来,莘县共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5340个,其中燕店镇、王奉镇、张鲁回族镇3个乡镇立足香瓜种植、蔬菜大棚、纺织等产业实际,积极开发多种岗位,覆盖150多名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增收。郭舒 李敬摄(工人日报7月22日7版)

昌邑:促进中医传承 发展特色理疗

日前,昌邑市政协为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组织委员开展了“促进中医传承 发展特色理疗”专题视察活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图为中医医疗机构向委员们介绍特色理疗“葫芦针灸疗法”。王亚恒摄(人民政协报7月18日4版)

德州:谈心谈话

德州市纪委监委充分运用“第一种形态”,对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常态化谈心谈话,及时提醒、纠正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督促正确履职用权。图为7月21日,该市纪检监察干部针对派驻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与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谈心谈话。 张崇熙 摄(中国纪检监察报7月22日4版)

青岛大学:研发人员做实验

青岛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研发人员在光声成像设备前做实验。 记者刘成摄(经济日报7月20日8版)

任城:人居环境整治“零雇工”

近年来,济宁市任城区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推行“信用+人居环境”新模式,引导广大村民群众从“旁观者”向“主力军”转变。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区累计招募志愿者41万余人次,116个村实现人居环境整治“零雇工”,直接节省村级支出3000余万元。图为任城区李营街道前双村一角。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子涵摄(农民日报7月21日3版)

胶州:宣传反诈知识和民法典等法律法规

7月21日,胶州市人民检察院、司法局、公安局刑侦大队、“小海豚”公益慈善服务中心在胶州市植物园联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反诈知识和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营造“全民识诈全民反诈”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图为胶州检察院干警和普法志愿者在宣传民法典。通讯员丰建平摄(法治日报7月22日1版)

即墨:大学生“公益课堂”添彩暑期生活

7月18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前东葛村,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志愿者王万荣(右二)辅导孩子写暑假作业。

暑假期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办起小学生暑假公益课堂,来自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山东德州学院等高等院校的12名大学生志愿者在这里为附近村庄的孩子们提供课程辅导、体育健身、社会实践、科普教育等公益服务,与孩子们快乐互动,共度暑期时光。新华社发(梁孝鹏 摄)

东营:花样暑假

7月19日,在东营电文化体验馆里,孩子们在探索电的神奇奥秘。新华社发(刘智峰 摄)

“京剧课堂” 传承国粹

7月20日,小学生在青岛市即墨区环秀街道佳源都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习京剧。

暑假期间,青岛市即墨区环秀街道佳源都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小学生搭建学习京剧的平台,邀请青岛市京剧院的演员为孩子们开设“京剧课堂”。小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教授下学习京剧知识、唱腔动作、角色扮演等,感受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新华社发(梁孝鹏 摄)

烟台:夏令营小队员运动过暑假

7月21日,足球夏令营小队员在烟台市福山区东华小学足球场进行基本功训练。

暑假期间,各地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运动,强身健体,丰富假期生活。新华社发(孙文潭摄)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章安 整理报道)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