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新临邑

坚持解放思想 锚定“走在前列”

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新临邑

▲恒昌医疗卫生手套项目

▲临邑县政务服务大厅

▲京德数谷数字经济产业园

▲索通齐力项目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园

▲洛杰斯特智能物流装备生产基地项目

明德文化苑

□本报特约记者任清松本报通讯员程元金陈宝华郝付勇

202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临邑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发展和安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宵衣旰食抓工业,解放思想谋发展,加快建设富强、开放、美丽、幸福的新时代现代化新临邑,以昂扬的斗志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GDP217.9亿元,增长10.8%,分别位居全市第4位和第3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10元,居全市第4位。去年1至11月份,税收收入增长18.4%,居全市第3位;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431亿元,增长22.6%,利润总额增长37.5%;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96.8%;实际使用外资2649万美元,增长103.8%;进出口总额、进口额以及贡献率3项指标均居全市第1位。2021年被评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为全市唯一。

坚定不移在优化政治生态上走在前列

把党建放在统领地位。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县几大班子每周带头拿出半天时间开展政治学习、政治监督、谈心谈话等。更大力度解放思想,成立“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工作专班,组织干部到大学和先进地区开展大规模轮训、挂职。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加快建设“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做到“零差错”办事、“零延时”服务、“零距离”解难、“零泡沫”沟通、“零容忍”追究。全面加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以政治生态引领产业生态、市场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全面好转。

坚定不移在推进工业强县上走在前列

认真落实“三三倍增”计划,重点围绕化工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全球最大的丁腈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医用防护手套生产基地、高端碳材料和低碳烯烃产业基地、鲁西北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加快企业上市、“双50强”重点企业培植,创建10亿元的临邑新经济发展股权投资基金、5亿元的德州中晟“双招双引”产业投资基金,引进中电建、鲁北传化等过亿元项目32个,全县投资项目17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62个。集中开工总投资313亿元的27个重点项目,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德州分会场设在临邑。聚核科技、惠沃盛、强睿博、恒昌医疗等项目成功投产,打造了医疗防护全产业链;鲁晶科技二期、瑞博龙二期、科顺防水三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延伸了产业链条。同时,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瞪羚、隐形冠军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全县国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7家,纳税过千万元企业达34家。

抓招商引资,目前,总投资113亿元的长城汽车蜂巢传动项目和总投资140亿元的长城汽车能源动力电池项目正在洽谈核心条件。投资41亿元的恒源石化针状焦项目、投资30亿元的聚核科技丁腈胶二期项目、投资11亿元的传化物流临邑公路港城市智慧物流中心项目、投资10亿元的中电建“清洁能源+现代农业”项目、投资10亿元的杭州帝景化工有机硅单体副产物循环利用项目、投资10亿元的香港恒成新材料项目、投资8.6亿元的科顺三期项目,完成了前期手续,将于春节后陆续开工。抓数字经济,打造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建设京德数谷数字经济产业园,引进阿里鲁北处理中心、拼多多(山东)运营中心、鲤赞星球等数字企业10余家,数字经济产业收入年均增长在20%以上。

坚持深化临邑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和“企业吹哨、开发区报到”工作模式,成为全省首批青岛上合示范区联动创新区,同步享受114项省市级权限优惠政策。坚持科技创新,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构建高能级科研平台,加快科技创新力转化为产业竞争力。2021年,合作破解技术难题21个,转化科技成果34项,23个项目列入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奥福环保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聚焦绿色发展,引进华电风电、三峡新能源、三一重工等8家企业,被确定为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山东省首个“集中汇流”乡村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

坚定不移在融入济南上走在前列

全方位对接济南路网规划,谋划实施纵向路网工程,支持建设济南绕城高速北二环、国道104线拓宽等重要交通干线。沿线规划建设临邑高质量融合发展风貌带,打造对接长廊。建设“济南工业园”和“济南科技成果转化园”,打造“研发在济南、转化在临邑”“总部在济南、基地在临邑”效应,创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联动区。选派干部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挂职,在产业、市场、平台、政策等方面全面融入。依托传化物流临邑公路港城市智慧物流中心项目,积极对接济南海关,建设“无水港”和保税仓库,大力发展通道经济。依托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中体运动城等,建设爱琴海购物公园、欧洲风情街、城市会客厅,发挥会展经济、夜间经济,打造济南北部高端购物和运动首选地,打造年轻人喜欢的城市。目前,已引进济南项目45个,其中上市企业9家。

坚定不移在推动乡村振兴上走在前列

全面启动“吨半粮”创建。科学确立12.13万亩的“吨半粮”创建核心区,建立县乡村三级书记责任田体系,县抓核心区、镇抓示范方、村抓样板田,全县总动员、齐上阵,“吨半粮”创建顺利开局。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德平镇中心城镇功能建设;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吨半粮”建设,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打造粮食高产和数字农业临邑样板;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2500人的城乡公益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推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行动,坚决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继续探索和推广土地全程托管模式,发展粮食生产合作社,带动农民和村集体增收。

坚定不移在保障改善民生上走在前列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民生实事清单911项,建立12大类151项长效机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投资2亿元新建花园路小学等6所学校,增加学位5000余个。3处区域养老机构投入运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均增长10%。在德州率先完成县乡村三级综治视联网全覆盖。刑事治安警情下降60%。蝉联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始终保持疫情零感染、病例零发生、境外零输入。金融风险平稳可控。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加强舆情分析研判,线上线下同责。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狠抓污染防治,空气改善幅度在全省159个县市区中位列第4位。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质效。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省前37强。争取省级以上改革试点55个,涌现出社会大救助等7个国家级典型改革案例,省级以上领导批示16次。

坚定不移在美化城乡环境上走在前列

以更大力度实现城市三年大变样、大提升,打造年轻人喜欢的城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聘请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按照“统一规划、分片提升”思路,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做好九大片区详细性控制规划。坚持大建设大发展,借助国省道改造,建设新北环、新南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集中攻坚棚户区改造、断头路打通,力争3年时间基本完成主城区棚户区1.2万户、1.5万余亩改造任务。实施城市增绿工程和雨污合流清零工程,建设一批口袋公园、特色街区,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常年有景”的城市园林景观,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拓展城市功能,发展现代商贸、体育服务业、会展和旅游经济,筹建规划馆、科技馆、博物馆于一体的市民活动中心,建成近悦远来的城市“会客厅”。精细化管理城市,实行路长制、网格化管理,常态化推进城区卫生、城市秩序、背街小巷整治行动,彻底解决城区“脏乱差”痼疾。全面推进数字城管、智能交通、智慧社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