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他选择考研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楚艳艳

决定考研之后,陶元在公司附近的自习室报了名,一次性交了半年的费用。下班后的时间,他坐在自习室第二排的角落,那个暂时属于他的书桌前,写下今日的复习计划,从一摞参考书中抽出一册,静下心,尽量让知识点印在脑子里。身边的“战友”同样闷着头写写画画,间或响起纸张翻动的声音,这种氛围里,他感觉疲惫,也感觉亢奋。

是逃避也是前进

陶元是一家私企的经理,公司规模不大,收益也不算太好。日复一日是朝九晚五,年薪在10万元出头,日子还过得去,但是过不好,除去吃吃喝喝,手里攒不下几个钱。

考核任务重、工资不高、升迁无望,好像面前的路一眼就能看到头,沉闷的氛围和乏味的工作让陶元提不起劲儿来。“这不是一份可以长久干下去的工作。”陶元想过辞职,但考虑到自己的学历和经验,跳槽后的工作和现在怕是相差无几。

“那种能力快速提升感,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了。”他越想越迷茫,自己虽然年龄大了一些,但依然有一颗奋斗的心。

当他说想考研时,周围的人好像没有特别赞同的。他们说:再花两三年去上学,值得吗?边工作边考研,你能考成什么样子?毕了业还不是一样选工作,能保证比现在的更好吗?再坚持几年,你或许能升职呢,努力的方式有很多种,何必选择考研?

也有人支持他考研——父母和妻子。他们希望陶元拥有积极进取的心态,不管选择考研、考证、考公务员或其他的奋斗方向,总归是在奋斗。但妻子不支持他辞职专门备考,她担心的是“风险系数”过高,万一考不上咋办?

陶元也明白,再上三年研究生并不能保证自己能找到好工作,也不意味着在学校能扩充多大的知识储备,但总归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也能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新的可能。他也发现,好多岗位考虑年轻化,但高学历的确还能作为“护身符”和“敲门砖”来使。

逆行的大龄考研人

本科毕业八年,陶元今年30岁。

“象牙塔”里啃过的书本,他差不多忘了个干净,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怕啥,总不会比公司派下来的销售任务更难。”他想起自己和同事抢客户时闹的不愉快,想起为签下合同带着醒酒药上饭桌,想起买房时好不容易凑齐的首付还是爸妈借的,就觉得从零开始学没什么可怕的。

八年时光匆匆,身边的朋友、往年考研成功的同学也已穿上西装进入职场,陶元从他们那儿搜集不到考研需要的信息。他加了一些考研微信群,尽管有“二战”“三战”的群友,但他仍是年龄较大的那一小撮人:“比大龄还年长一段。”

与孩子和家人同处一室,专注学习简直不可能。他通过点评软件找付费自习室,自习室的名字都很有特点,星途、筑梦,还有的叫状元。在离公司最近的自习室,他包下一个座位,一次性交了半年的费用,一千多元。书桌间靠隔板隔开,有台灯有插座。每天早上7点多出家门,晚上11点多回到家。据他观察,周围很多像他一样的人,考研的、考公务员的、考各种资格证的,年轻人占据大多数。

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调整状态,“好久没静坐下来学习,有点不习惯。隔一会儿就得看看微信有没有提醒,怕有事找不着我。”为了沉下心,陶元下班前尽量把事情全处理好,告诉同事,有事直接打电话。他还给自己制订了每日复习计划,有时因为工作耽误了时间,为完成进度他在客厅学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早晨七点半照常去上班。

他花了近5000元报辅导班,主要是视频课程,还从二手网站买了许多复习资料,关注了很多定期发放免费考研资源的公众号。在若干个研友群里,除了互相分享资源,大家也会偶尔晒心情,分享复习进度,陶元阅读得特别仔细,他珍惜这样的交流,希望能从中获得坚持的力量,好显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

相比应届生他要考虑更多“成本”

很多人不愿意长大,因为中年人身上缠绕的束缚更紧,面对的难题更多,担起的责任更重,生活抓牢了中年人,因为需要他们贡献自己的地方太多了。

工作八年,陶元和妻子积累了一些“家底”,但房贷需要按月还,一家人的吃喝用度也是省不下的,儿子还小,开销还能负担,但时刻需要人照看。算了算,买资料、报辅导班、自习室费用,已经花了一万多,这对他们这个小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

生活压力、中年危机,时刻影响着漫长枯燥的备考过程,时不时就会爆发出来。

矛盾最突出的是时间的分配。有生活、有家庭、有老有小、有工作,有时候还要出差加班,少有的闲暇时间就像手里握着的沙子,松一松就没了。尽管家人善解人意地表示了支持,但每天披着星光回家的时候,看到父母哄孩子,妻子到厨房给他热菜,陶元还是会觉得愧疚。

这也成为驱动他学习的力量。为了抓住这次机会,从今年几百万人的考研大军中竞争而出,陶元不敢休息,将仅有的闲暇时间尽量用在学习上。在密密麻麻的笔记缝隙中,他写了两个字“梦想”。

近年来,考研人数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多于三分之二的人会被淘汰。“今年失败,也不会放弃。”陶元说,“最坏的结果,也就是生活和之前一样。”

身边有朋友对着他摇头,觉得他瞎折腾,他不接话,也觉得解释不清。

人生新的可能

身处竞争的漩涡中,人们渴望向前一步的愿望是一致的。为了打赢这场“战争”,这届中年人好像都对自己挺狠。

陶元身边有一个创业的朋友,为了省些装修的钱,从家居城买了材料,和媳妇儿一起在店里忙活了一个月。为了拓展销路,不熟悉互联网经营的他,一点点研究,线上开起了微店和直播,恨不得从星星落下忙到星星亮起。

陶元早起到小区旁边的公园背单词,有一对中年人组成的马拉松队伍绕着公园跑步,除雨雪天气,陶元从没见到他们缺席。他们的精神气很感染人,陶元每天六点钟准时和他们一起到公园。他们跑步,陶元背书,虽然没有过交流,但陶元将他们看做自己的“战友”。

一路上,他也听到了不少人说放弃:我太忙了;我身体不好;我家里人身体不好;我没复习好。有人在考研群里说:“作决定之前都很纠结,一旦作了决定就很轻松,包括放弃。”

放弃真的太轻松了,放弃后可以睡懒觉、陪家人、刷视频,可陶元不愿意投降,“没考上并不意味着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放弃才是真正的浪费。”他说。

他不确定自己能够考得上。“从报名到进了考场,我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陶元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把卷子写满,别交白卷。”

可他又说,今年不行,明年仍要继续考下去。哪怕最终都没有成功,他也会换个努力的方向,继续执着地走下去。

■姐妹有话说

中年人和考研,好像是一对矛盾体。

对于考研,在规定上并没有年龄的限制,真正的限制扎根在一些人的意识观念中。认为年轻人才能考研、奋斗,是一种自我局限。

考研不易,中年人考研更难。对于大龄考生来说,年轻的竞争者和变差的记忆力只是一方面,随着年岁渐长,他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也越来越难以在备考、工作和家庭之间撕扯。

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创业,都是想为眼前的困境找一个出口。考试成功,换工作、换圈子、换城市,完成一场对自己人生的小型自救,任何年龄的人都有资格。

前进靠毅力,不付出的人,永远挣扎在瓶颈。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