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演绎“女子当自强”

编者按:在我们身边,从来不乏这样一些美丽的身影,她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展现着德州女性执着发展的智慧、崇德向善的力量和自尊自信的风采。她们中,有带领周围妇女走上致富路的巾帼典范,有用爱心温暖童心的爱心妈妈,也有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婚姻家庭辅导志愿者……德州因为她们的存在而更加美丽。第111个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向她们致敬!

巧手编织多彩幸福生活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张明凯摄影高家辉视频黄玉凯

姹紫嫣红的各式花束、枝繁叶茂的圣诞树、让人垂涎欲滴的果实……禹城市大禹花饰有限公司生产的人造花不仅畅销海外,还在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中惊艳众人,而这些均出自禹城市妇女的巧手。

50岁的张霞,每天早晨从家出发,步行10分钟就能来到位于禹城市周庄村的妇女灵活居家就业加工点。领取完加工材料,张霞拿起胶枪开始制作人造花,工作不累还易上手,她每个月能领取3000余元工资。

像这种加工点,在禹城一共有43个,加工点业户已达8000余农户,从业人员2万余人,几乎覆盖了该市所有乡镇及周边县村,所有加工点均由妇女作为负责人。针对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负责人还可以送料上门,让她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工作。

“我今年80岁,家里有老伴需要照顾,空闲的时候就加工一下人造花。现在一个月能挣500多元,这个年纪还能挣个零花钱,也不耽误我照顾老伴,感觉生活特别知足。”谢兰香笑着说。

2003年,大禹花饰有限公司成立,由于人造花出口的订单需要大量工人,董事长高秀珍就想到了广大农村留守妇女。“我们非常鼓励广大妇女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每当她们按时完成任务量,我们还会多给30%的工资。不仅仅是上了年纪的妇女,随着企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也加入到我们的工作中,撑起了女性‘半边天’的作用。有妇联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有农村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做后盾,希望广大女性通过这份劳动实现自身价值。今后我们仍将以女性为主要劳动群体,帮助她们实现‘半边天’的作用。”高秀珍说。

用坚韧和勤奋甩掉“穷帽子”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张明凯摄影高家辉视频黄玉凯

10年前,25岁的王丽丽来到德州恒蝶服装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缝纫女工。从当初进厂时的啥也不会到如今成为技术担当,王丽丽在工作中逐渐实现了自身价值。而她,也是德州恒蝶服装有限公司众多女性员工成长蜕变的一个缩影。

该公司位于陵城区边临镇工业园区内,现有员工200余人,其中女工就有185人,有效解决了当地边二村、边三村、贾庄村等20余个村庄的农村留守妇女就业问题。

“上领子”“上拉链”“挖兜”……公司对于衣服的品质严格把关,这就要求员工有过硬的技术。虽然农村留守妇女刚进厂时什么都不会,但是在企业严格完整的培训后,她们都成了各个工序的行家里手。

“公司曾安排我和同事们去青岛培训,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我们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产过程中,还曾帮助企业改进过生产工艺呢,感觉在这里工作自己很有价值。”王丽丽自豪地说。

这里的女工,不光是围着锅台、孩子、老人转的家庭妇女,她们还在工作中施展着自己的才华,生活充实且有意义。技术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收入的提高,王丽丽的工资从最初的1500元提升到现在的近5000元,用她的话说自己已是家里的“顶梁柱”了。

企业在招工过程中,当地妇联积极帮忙宣传,让广大留守妇女来这里实现自身价值。自从开展精准扶贫以来,边临镇扶贫办根据贫困妇女实际情况,制定了脱贫帮扶措施。通过向企业输送贫困妇女就业,提供一技之长,帮贫困妇女脱贫。陵城区仁义店村村民华凤霞在该公司从事检验工作,每月收入3000余元,她用坚韧和勤劳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踩着缝纫机踏上致富路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张明凯摄影高家辉视频黄玉凯

在夏津县雷集镇马官屯村李金美家中,总是能听到“嗡嗡嗡”的缝纫机声。2015年,李金美回乡创业,依靠自己的缝纫技术,在家开办了金美工艺品加工厂,加工工艺礼品纱袋。目前,工厂已从最初的5台缝纫机发展到60台。虽然缝制一个纱袋只赚几分钱,但凭着李金美和村里妇女们的勤劳和智慧,村民们的收入明显增加,李金美不仅自家过上了好日子,也带动了全村致富。

“回想起自己的创业之路,特别感谢夏津县妇联的帮助。当时夏津县妇联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我扩大规模遭遇资金瓶颈,便与山东交通学院派驻马官屯村第一书记沟通,为我争取到3万元扶贫资金,鼓励我扩大规模,吸纳更多贫困人员就业。如果没有妇联的帮助,就没有现在的金美工艺品加工厂,也不能带动广大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李金美说。

有了扶贫资金,扩大了生产规模。由于家里空间有限,她就把缝纫机直接送到村民家中,让她们在家干活,足不出户就能挣钱,陈燕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陈燕患有侏儒症,身高仅为1.1米左右。因为身高受限,陈燕在找工作时四处碰壁。在当地妇联的推荐下,她来到工厂。心灵手巧的陈燕很快就适应了这份新工作,一天能完成4000余个工艺品袋的加工。李金美看到她如此能干,便把一台缝纫机放在了她家里,让她在家就能干活。

刘春丽是8923.3元,陈燕是6262.2元,张华英是8160.5元……就在2021年1月份,李金美开始给村里的员工发放上个季度的工资。这些人多是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妇女,不耽误生活还能增收,大家乐开了花。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