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践行“枫桥经验”倡树孝善文化 多元调解兜底


  □ 王超峰
  近日,民主与法制网首页大篇幅报道了我县在践行“枫桥经验”方面的众多举措和取得的良好效果。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多元化趋势,面对纷繁复杂的纠纷,我县的做法可较好的引导干部群众对如何坚持好发展好“枫桥经验”做出理性思考。
  一起来看正文。
  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紧紧围绕创建省级社会治理示范县的目标,着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服务群众高效化、社会稳定常态化,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坚持党建引领
  遍地开花提升自治水平
  探索实施城市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程。为推进城市社区精细化管理,夏津县探索实施了“城市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程”,围绕 “一二三四五”(围绕一个核心、强化两个组织、实现三化服务、建设四支队伍、推行五大行动)总体思路,建设“有组织管事、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管理体系。围绕党组织建设这个核心,在城区设置了18个城市社区党委(党总支),65个网格党支部,以小区(家属院)为单位,设置了190个楼院党小组,建立完善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 (党总支)—网格(小区)党组织—楼院党小组”四级党组织体系。强化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建设,全面提升物业公司服务水平,发挥居民委员会作用,提高群众满意度。
  探索建立“党支部+小巷议事会+小巷管家”社会网格微治理模式。夏津县郑保屯镇创新建立 “党支部+小巷议事会+小巷管家”社会网格微治理模式,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实现“纠纷不出街巷、矛盾不出村庄、困难不出乡镇”,走出来一条可复制推广的党建引领乡村善治之路。一是多元参与,共商共管。二是建立“五个一”微治理工作机制。三是完善信息上报解决反馈机制。四是规范运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
  创新“一五三”乡村治理体系。夏津县渡口驿乡积极探索“一五三”乡村治理体系。 “一”即一个村规民约,解决谁来管的问题。渡口驿乡党委组织指导各村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坚持问题导向反对天价彩礼,提倡喜事新办;明确红白事的操办天数、酒席规模、烟酒档次,防止攀比,杜绝铺张浪费。 “五”即建设村民代表会、乡贤参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综治调委会五个群众组织,让群众参与决策和治理的全过程,于源头预防纠纷,就地化解矛盾,在基层解决问题。 “三”即三务公开,严格落实村级三务公开制度,加大对村级党务、村务、财务的审批力度和监督力度,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从乡村治理入手,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有效融合。夏津县生态旅游区前屯村不断提高村庄自治能力和村 “两委”服务水平,努力破解乡村治理难题。一是创新村民自治组织形式,有效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二是创新社会组织形式,将公共服务精神融入群众自觉中。三是建设乡村文化研究基地,实施村庄“铸魂”行动。四是走好 “网上群众路线”,探索乡村治理现代化模式。
  倡树孝善文化
  在潜移默化中培育良好村风民风
  夏津县双庙镇积极探索创新以孝善文化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倡导人人争做时代孝子良好风气,不断增强孝善文化的感染力,让孝善文化精髓彰显于每一个工作环节,书写了以孝善文化作为支点进行基层治理的新篇章。
  设立孝善基金,聚集基层德治正能量。双庙镇村村设立孝善基金,基金由党员干部、在外优秀人才、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慈善捐赠,每年举办孝善活动,邀请老人欢聚一堂,设置儿女为老人洗脸、梳头、敬茶环节,带领老人们在医护人员陪同下到旅游景点、全民健身中心、一带三园等现场感受夏津县的巨大变化。
  开展孝善评选,突岀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双庙镇积极引导群众革除陋习,培树文明乡风民风,在村级设立“孝善红黑榜”,晒岀老人子女在物质生活、精神慰藉上对老人的赡养情祝。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夏津好人之星”“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好妯娌”“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用正能量占据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典型,弘扬真善美,引领新风尚。
  孝善文化引导村民自治,扩展民事民议新思路。双庙镇把孝善责任纳入村规民约,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村级调解组织等作用,通过群众议定、集体奖惩、道德约束,把孝善行动落实到家庭。在村民自治组织的带领下,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发挥村级红白理事会主观能动性,上门入户开展劝导工作,制定符合各村实际的红白事办理标准,大力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拒绝天价彩礼,破除封建陋习。
  开展志愿服务,上学下帮靠前解民忧。双庙镇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本着标本兼治和“打”“调”并处的原则,按照“一观摩二评议三检视四整改”的工作思路,推动领导干部工作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在一线访民情、解难题、办实事。双庙镇班子成员、青年党员先锋队每两周组织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涉及政策宣讲、现场说理、走访调查,及时梳理农村社会存在的矛盾问题。截至目前,已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近40次,协调解决问题30余例。
  推进关口前移
  把网格化服务覆盖到地头炕头
  近年来,夏津县网格化管理工作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主攻方向,突出“社会管理、民生服务”两大功能,按照“界定清晰、规模适度、无缝衔接、相对稳定”原则,强化基层治理,延伸服务触角,使网格化系统平台成为群众反映诉求的主渠道、解决民生问题的主战场、提供便民服务的主窗口。自2017年以来,平台已累计办理各类事件43398件,办结42558件,办结率为98.06%。
  县级统筹抓总。成立推进网格化服务创新社会治理领导小组,由夏津县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县委政法委全面统筹推进。组建县委直属正科级单位—县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统一开发全县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高标准打造“一网六平台”,“一网”即夏津县社会服务网,“六平台”即“基础数据平台”“事件管理平台”“百姓点单平台”“乡呼县应平台”“12345热线平台”和“数据研判平台”。配套开发了“夏津掌上网格”APP,推出“百姓点单,部门服务”,将72个部门的服务职能“搬进”网格平台,群众通过手机APP线上点单,部门开展线下服务、24小时内精准解答。自运行以来,共收到百姓点单4384条,办结4350条,按期回复率99.22%,实现了“百姓有事一点通,部门服务零距离”。
  乡镇衔接周转。夏津县15个乡镇(街道、开发区、生态旅游区)设立副科级架构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由兼任政法委员的副书记负责,506个村 (社区)全部设立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室,落实办公场所,配齐工作人员。结合每月党员活动日,由网格长召集群众代表、驻区单位、各类组织,商量解决网格内的重要问题,确保“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
  网格兜底覆盖。夏津县城区按照300-500户划分一个网格,农村按照每个行政自然村划分一个网格,企业、学校、医院、商场、集贸市场等人口密集的场所、治安重点的地区独立划分网格,全县共计划分了698个网格,选配“多员合一”专职网格员506名,兼职网格员25606名。实施“1+1+3N”网格组团化运行模式,即一名网格长、一名专职网格员、N名专业网格员、N名志愿网格员,N名网格社会监督员,在每个网格内开展组团式巡查、代办、服务等,组团管理实现全域覆盖、多员共治。
  奖惩倒逼责任。夏津县网格层面,每年从县财政列支300万元用于网格员的薪酬,50万元用于网格员奖励。专职网格员实行底薪加奖励,(每人每年发四套服装、配置专用手机、购买话费流量,网格员每上报一条有效信息奖励2元,评选优秀事件每条50——2000元不等奖励),形成“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工作导向。部门层面,推出诉求评价体系,在系统内将办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分别设置五颗星,由诉求群众进行评价,系统自动统计。单位部门当 “考生”,群众当“评委”,单位部门服务的好与坏,让数据来说话,让群众来评判,每月评价得分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进一步倒逼了单位部门责任落实。
  强化法治保障
  夯实“全维度”多元化解基础
  突出主体责任,坚持“一把手”直接抓信访。夏津县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深化领导包案机制,实行县委定期会商重点信访案件制度,大力推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周末接待群众来访制度,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有效推动积案化解工作。 2019年去市以上越级走访起数、人次同比分别下降52.8%和58.5%,实现了非访零登记,5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化解,新出现的信访积案及时化解,一举摘掉了过去“信访大县”的帽子。
  延伸化解触角,以“四个一”为统领,全面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
  “一团队一区域”,完善队伍建设,锻造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韧度。将全县4家律师事务所和7家基层法律服务所,11个法律服务机构以所为单位组建为11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团队,将全县506个自然村划分为11个片区,每个村 (社区)法律顾问团队服务于一个片区,为该片区的村民提供法律服务,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1+1+1”工作机制,精准突破,提升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效率 。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出台‘1+1+1’工作机制。变1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为“1名法律顾问+1名法律事务联络员+1个法律顾问服务团”的“1+1+1”法律顾问服务新模式,建立法律事务联络员制度。
  “一月一主题”,提高工作水平,增加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深度。 2019年3月份,开展法律顾问主题宣传月活动。 4月份,召开“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专题推进会。 5月份,开展扫黑除恶宣传走访活动。 6月份,针对麦收期间的安全问题,开展了 “走进田间地头的法律顾问”宣传活动。7月份,结合政法委的安排部署,开展了信访积案化解活动,共化解信访积案三起。 8月份,在做好法律顾问考核工作的同时,根据“问政山东”节目组曝光的问题,开展回头看整改活动。 9月份,为迎接建国七十周年,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调解”矛盾纠纷化解保稳定活动。
  “一所一特色”,打造精品亮点,增强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亮度。根据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的不同特点,在做好社区顾问基础工作的同时,各所发挥自身特长,百花齐发,开展各自的特色工作。
  坚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推进诉调对接,夏津县建立司法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协作机制,规范诉前引导、诉中委托、诉后执行和解等人民调解程序,实现案件分流调处。建成全市首家诉调对接联络站,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推进检调对接,将轻微刑事和解案件移交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有关赔偿事宜进行调解处理。推进公调对接,实现治安调解与人民调解的有机衔接,形成了公安民警与调解员联合调处矛盾纠纷机制。
  建立品牌化调解体系,推进特色品牌调解室建设。夏津县创新以党建引领人民调解工作,大力推进特色品牌调解室建设,打造了五个党员金牌人民调解室。党员金牌调解员从辖区内具备法律法规知识、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群众威望较高的党员调解员中推荐,且同时具备从事人民调解工作满3年、法律知识丰富、政策水平较高、年调处矛盾纠纷15件以上以及在群众中具有较高威望等条件,经过申请、审核、评议等环节,确定人员,名单。同时,对党员金牌调解员实行动态管理机制,由镇街司法所指导管理,县司法局检查考核,对不适宜继续调解工作的及时清退,对不能发挥品牌效应的予以取消,对做出重大贡献的适时表彰宣传,保障党员金牌调解室名实相符。
  集中资源,建立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立足打造“纵向连线到底、横向对接到边、重点行业领域全覆盖”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体系,县里制定出台了加强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的意见。针对部分重点行业矛盾纠纷易发多发、专业程度高、调处难度大的特点,逐步成立了交通事故、医疗卫生、土地权属、劳动社保、学校教育、房产物业及建筑领域、婚姻家庭、消费维权、金融领域、环境保护等10个专业性调解委员会,以“第三方”身份参与调解接访,有力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的公信力和结服率。目前全县90%以上的行业性矛盾纠纷在专业性调解框架下解决。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