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渡口镇探索合作社发展产业带动脱贫攻坚

“我从去年开始在村里合作社打工,根据农闲农忙,一天工资在80至140元不等,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了收入,还能照顾家人,今年村里有30多人选择了进合作社打工。”4月1日,陵城区义渡口镇邵家村贫困户王坤高兴地告诉记者。

王坤家里有三口人,他的母亲80多岁了,妻子是二级智力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之前,他们一家三口靠种地为生,每年仅有不到5000元的收入。王坤也曾经计划外出打工,亲戚和邻居也多次帮他介绍工作,但是因为地点离家远,没有办法照顾家里,他左右为难时,村里的“龙跃”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在邵家村党支部书记邵明军的帮助下,王坤成了合作社的一名工人,主要负责合作社农田管理、农资调配等工作,全年收入3.6万余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

邵家村是一个经济薄弱村,1000多名村民仅依靠传统种植生活,2019年,投资100万元注册成立“龙跃”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流转农户450亩土地,建设成标准化高产粮基地,村民不仅能拿到每亩500元的转包地分红金,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实现了“一块地两份收入”的愿望,使贫困户年均增收3200多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5万元。

邵明军说:“村里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产业,让农户以资源换取效益的同时,也壮大了集体收入,还帮助一批缺乏技术、缺乏重劳动能力和自身发展力不足的贫困户,让我们村脱贫奔小康更有希望。 ”

邵家村是义渡口镇实施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的一个缩影。该镇在实施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让合作社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为实现全镇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后盾。

今年,义渡口镇又新增合作社31个,进一步激发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活力。目前,义渡口镇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有1300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本报记者彭彦花本报通讯员张艳霞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