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人:廖邦艳

三代四位军人,她是“后勤部长”

廖邦艳今年53岁,是武城县四女寺镇李庄村村民。廖邦艳家祖孙三代走出了4位军人,公公参加过解放战争,丈夫和小叔子曾在军队服役,儿子是湖南某部队的优秀士官。1988年,廖邦艳与丈夫李志刚结婚,从此承担起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十几年如一日伺候年迈患病的公婆,照顾患有严重类风湿病的嫂子,将年幼的小叔子拉扯成人并为他娶妻,与遭遇横祸失去一只耳朵、一只手臂、一条腿的丈夫恩爱相伴,将儿子抚养长大,并把他送进部队……她用柔弱的双肩支撑着残缺破碎的家,诠释着优秀兵妈妈的家国情怀。

婆婆也是娘

“她孝顺老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一大家人都离不了她,真是不容易。”“有这样的媳妇,他家真是有福。”……在四女寺镇李庄村,提起廖邦艳,十里八乡的百姓都翘起大拇指。然而,廖邦艳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这些事都是我应该做的,这事搁到谁家也会这么办。”朴实的话语,更显美好的心灵。从嫁进门开始,廖邦艳做好了接受这个家的准备:公婆体弱多病,丈夫兄弟四人,大哥已婚,大嫂却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手指伸不开,双腿几乎不能行走,年幼的兄弟最小的才十几岁,这个家的重担全部落在她和丈夫身上。这个乐观坚强的农村妇女,用无私的奉献,书写了一行孝老爱亲的美妙诗句;以淳朴的言行,唱响了一曲善良的挚爱真情;带着对未来的希望,谱出了一篇平凡而伟大的乐章!

提起8年前去世的婆婆,廖邦艳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俺婆婆就跟亲娘一样,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她好脾气,疼人。”2007年,婆婆检查出膀胱癌,让这个家一下子跌入低谷,廖邦艳依然挺直腰板支撑着这个家,端屎端尿、喂饭擦身、不厌其烦地按摩,廖邦艳从未叫过苦和累。渐渐的老人的病有了起色,在老人病情缓解的时候,廖邦艳家中有事回了趟娘家,因为离家远来回有半个月的时间。等她从娘家回来踏进婆婆门口的一瞬间,这位年迈的老人一下子抱住廖邦艳失声哭起来,“你可回来了!”婆婆去世这么多年了,廖邦艳还是不能忘记当时婆婆抱着她说出那句话后失声痛哭的情景。从此她寸步不离老人,和老人同吃同住,老人备受病魔折磨的时候,就信赖她一个人,身边好几个儿子女儿伺候,谁叫都不睁眼,廖邦艳只轻轻叫一声“娘”婆婆就会张开浑浊的眼看着这个儿媳。善良的廖邦艳流着泪告诉我们,如今婆婆去世快十年了,每次去地里干活看着婆婆坟地的方向她都会忍不住泪流满面。婆婆也是娘,她用实际行动阐述了“百善孝为先”的古训,更为子女做出了孝老敬亲的榜样!

大娘成了“娘”

当小弟到了要找媳妇的年龄时,廖邦艳又开始东奔西走为小弟张罗娶媳妇。媒人给找对象,女方提什么条件都是先跟她这个当嫂嫂的商量,她咬咬牙瞒着公婆把女方要的全部彩礼都应下来,借钱给小弟娶了媳妇。

盼着兄弟们都成了家,这个“嫂娘”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然而,公公婆婆的身体却渐渐的大不如前,大嫂的风湿病厉害的时候都起不了床。这个时候,老天又把一副担子压在廖邦艳的身上:弟媳因为不堪这个家的重负抛下一周岁的儿子回了娘家……

小叔子离婚后去了外地,当她抱起这个可怜的孩子时泪流满面,母性的心瞬间被融化,这一抱就是视为己出的十几年。母爱的付出换来孩子对她的依赖,这十几年孩子不叫她大娘,管她叫娘。孩子用一张张奖状回报这个比娘还亲的大娘,比侄子大六岁的亲生儿子常常因为娘对这个弟弟的偏袒,委屈嫉妒地跑到西屋,趴在床上呜呜的哭上半天。侄子和廖邦艳生活到2014年,直到廖邦艳的丈夫遭遇横祸,廖邦艳连续两年不间断地吃住在医院照顾丈夫,这个被他呵护了十几年的孩子才被父亲和继母接走。

传承家风  毅然送儿子入伍

2013年9月,廖邦艳的儿子李晓峰到了应征入伍的年龄,儿子在参军和学技术之间犹豫不决,廖邦艳就对儿子说,“我们家爷爷、爸爸、叔叔都是在部队大熔炉中经过历练的人,他们是有责任和担当的人,我觉得这是我们家在整个村子最光荣的事情,我也希望你能怀揣梦想,踏上从军征程,我也希望你以后成家立业了,让这种优秀传统继续传承下去。”儿子看到了母亲的坚定和期望,让廖邦艳带他去征兵处报了名。哪个母亲不疼儿女!儿子李晓峰刚刚参军时,廖邦艳念子心切、整天心神不宁,去赶集都跑错了几公里的路。“当时就他的岁数最小,个儿最小。”“新兵连不让打电话,当时跟丢了魂儿一样,生怕孩子不适应、受委屈。”每次提起儿子刚当兵的时候,廖邦艳都依然掩饰不住对儿子的心疼。

然而,就在儿子入伍7个月后,丈夫李志峰因工作事故入院,生命垂危,多次收到医院下达的病危通知书。“若是晓峰知道爸爸病危,肯定会影响他在部队的学习和训练。”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无数次的心灵叩问,为了不让儿子分心,廖邦艳强忍巨大悲痛决定不告知晓峰父亲手术的消息。两个月的治疗,生死线上挣扎的丈夫念子心切,常常流泪,廖邦艳不想给父子俩留下遗憾,这才给部队领导打了电话,给儿子请了7天的探亲假。“为什么不告诉我?”一脚踏进病房的儿子泪如雨下,“我不回去了,我要在家照顾爸爸。”“你是一个军人,就要遵守部队纪律,家里有我,你不回去对不起爸爸妈妈。”廖邦艳硬是将在家仅仅7天的儿子“赶”回了部队。“儿子在部队上好好工作,安心工作,家里有妈妈呢,妈妈在,家就在。”这是坚强的母亲对儿子的期盼。她用自己的乐观坚强为这个曾经乌云密布的家撑开了一片蓝天,有阳光、有彩虹,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入伍两年就凭借优异表现转为士官,并担任班长。

有你,才有这个家

“很感谢我对象,为了我,为了家,为了孩子,付出很多。有你,才有这个家!”丈夫李志刚流着眼泪说出了藏在心底许久的话。刚出事的时候他爬过窗户想跳楼,是妻子廖邦艳紧紧抱住他,让他有活下去的勇气。“无论日子再难再苦,什么都不用你做,你能坐在这儿看着我们一家人往前过,那就是幸福的。”看到丈夫流泪,廖邦艳细心地叠好一张纸巾轻轻递到只有一只手、一个拇指能动的丈夫手里,柔声说到,一个人有了难处过路的都会拉一把扶一把,何况我们是30年的患难夫妻……

“丈夫出事故期间真是个致命的打击呀,那个时候要死的心都有了。”她眼里含着泪,却露出深深的两个酒窝笑着对我们说,“可是我不能倒下呀,我倒下这家就真的塌了。”经历风雨,终见彩虹。“只要他爸爸高兴,天天有个好心情,儿子在部队干好工作,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我再苦再累也高兴。”廖邦艳说出了自己的期盼。如今,廖邦艳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虽然丈夫的康复治疗还要面临许多次医院和家的往返,但她和老公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寒冬已去,夏暖人间,我们相信廖邦艳一家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