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影响,我市各级群策群力谋求枣产业突围之路——让小枣品牌立得住打得响

德润食品有限公司枣汁生产车间全力运转。 贾鹏摄

  □本报记者于斌本报通讯员郝坤
“这场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销售不畅,其根本原因还是科技含量低,品牌还不够响亮,销售模式单一。再一个就是过分依赖物流运输和人工生产,导致复工困难,错过了一些机遇。”3月6日,乐陵市乐飞枣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华虎说。
  该公司位于朱集镇,主要经营枣夹核桃、什锦、山东元红大枣等枣加工产品,面向全国各经销商、超市等,近年来发展迅速。“虽然近些年一直探索新销售模式,但没有品牌力量的支撑,也只能是望洋兴叹。 ”乐飞公司在几年前就开拓网上销售业务,在京东、天猫等平台上上架产品,每年的销售额很可观。但疫情期间,由于产品替代率高,并且属非生活必需品,销售额骤减,这场疫情让宋华虎明白了品牌打造的重要性。“品牌的力量不可忽视,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也势在必行。 ”本枣纲目集团是我市枣产业龙头企业之一,该集团负责人介绍,企业一直致力于金丝小枣高端产品的研发,也生产出枣产品酵素,但并没有真正打开市场,加之疫情袭来,市场需求大幅萎缩,企业一度陷入困境。
  乐陵金丝小枣历史悠久,目前全市红枣成方连片种植面积29.6万亩,盛果期枣树1200余万株,核心区17万亩。红枣产业是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今年春节前后,一场疫情席卷全国,该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市发改局党组成员王涛介绍,乐陵虽以金丝小枣闻名,但这些年由于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尽如人意,再加之本地枣企业研发能力不足,造成产品同质化恶性竞争,错过了发展壮大的时机。“这场疫情带来的冲击力对红枣产业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当地红枣企业,暴露了更多的产业短板。 ”王涛说。
  连日来,针对企业遇到的发展问题,我市接连召开座谈会,企业和相关部门共同商讨突围之策,力求降低和化解疫情影响。“疫情的发生是一次挑战,但更是一次机遇。必须以科技为引领,研发拳头产品,同时补齐链条、打出品牌,从而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王涛说。为此,我市从上至下,多措并举扶持枣产业发展。
  产业要发展,顶层设计是关键。我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相关市级领导分头负责的红枣产业发展推进委员会,市财政列支设立红枣产业发展基金,同时整合各涉农资金向红枣产业倾斜,主要用于示范园区建设、枣树补贴保护、优良品种选育、枣产业宣传推介、企业培植、产学研合作、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针对部分枣产品企业阶段性资金不足的情况,我们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努力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为企业发展谋利。”市金融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志诚说。该中心通过召开项目推介会、融资对接会等方式,协调各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市红枣深加工龙头企业的贷款投入,同时鼓励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升信贷服务水平,先后推出“金枣贷”“农机按揭贷”等产品,“疫情期间,我们深入摸排红枣产业企业,将他们的融资需求情况汇编成册发放至金融机构,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难题。 ”李志诚说。 (下转3版)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